新聞來源:紅星新聞
更新時間:2021-04-09 10:26:47
責任編輯:周剛
一場涉及全縣所有培訓機構的停業整頓,讓川南小城樂山犍為陷入爭議之中。
4月2日,“犍為教育”發布《犍為丨全縣81家“校外培訓機構”從4月2日起“全面停業整頓”》推文,文中提到,犍為縣所有培訓機構(含文化、藝術、體育及其他涉及中小學培訓的所有機構)從4月2日起全面停業整頓,停業整頓時間到5月2日。記者向犍為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求證后得知,“(停業整頓)情況屬實。”
對于這場被稱為鐵腕出手的整頓,各方看法不一。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把合法的機構和違規的機構分開,對校外培訓機構‘一刀切’進行全面停業整頓,這對合規守法的機構不公平也不合理。
那么,從法理層面來說,犍為縣教育局此舉是否妥當?對于引發的“懶政”爭議,當地教育局又是如何看待的。
▲樂山犍為縣發布的“校外培訓機構停業整頓的緊急通知”
家長有點矛盾:
既支持整頓,又擔心孩子學習被耽擱
雖然事情不是發生在成都,但成都家長沈女士還是很關注這則新聞。對于犍為縣教育局的做法,沈女士第一反應是支持,“(培訓行業)確實亂七八糟的現象太多了。”
沈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最近給孩子報名課外班時就發現,“部分機構管理混亂,收費也亂。說了收費不能超過三個月,但是報三個月的課程就很貴,報一年就很便宜,報兩年就更便宜……甚至還說報(三個月)短課連教材都不送,這不是變相讓家長多交錢多買課嗎?”
沈女士認為,類似的一些擦邊球亂象,確實該整治了。不過,對于“全面停業整頓”的做法,沈女士持保留態度:“對有培訓需求的娃娃來說,停業整頓一個月影響還是蠻大……像我家孩子,馬上中考,正在突擊的關鍵時候,如果停一個月,那我們家長肯定很著急。”
沈女士認為,亂象確實該整治,但如何整治,這個值得進一步探討。
機構有點擔心:
停業整頓一個月,經濟損失誰承擔呢
事實上,比家長群體更關心這則新聞,是培訓行業的從業者們。
成都一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看到新聞后自己就高度關注,并分享給了同行,大家都在議論,甚至猜想(整頓)范圍會不會擴大。
那么,如果停業一個月,對機構來說,會造成什么實質影響呢?
以該校區為例,這位負責人從經濟層面給記者大概算了一筆賬——校區1000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租金價格為100元,那么房屋租金和物管費一個月在15萬左右;在職教師和前臺合計35人左右,工資、社保、公積金等人工成本算下來12萬左右。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開銷,比如:系統費、平臺使用費等,每個月3萬左右。所以,大大小小的費用算下來,一個月則需要凈開銷30萬左右。
該負責人表示:“如果無端停業整頓一個月,大機構咬咬牙可能還能挺過,但對于一些小機構來說,經濟層面的壓力還是有點大。現金流一旦斷掉,機構可能就會垮掉,這可能帶來更多機構和家長之間的沖突和糾紛。”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從教學進度來看,停業一個月也會帶來不小的影響。“我們的教學都是連貫性的,有計劃的,如果停掉一個月,那后續排課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暑期招生”,因此,該負責人認為:
“一桿子打倒所有培訓機構,對資質健全的機構來說,有點無妄之災。”
成都另一知名機構負責人認為:短期來看,關停整頓確實會對機構產生影響,比如房租、教師工資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本,但從長遠看,良好的教培行業生態對整個行業發展更加有利,“目前,培訓行業確實有很多小型機構、私人工作室都是不正規的,他們不僅無法為客戶提供非常安全的學習環境,還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培訓生態,導致家長對培訓行業充滿怨氣,壞掉了行業生態。”
該負責人還表示,和疫情一樣,此類的突發情況也是對培訓機構的考驗。如果是有應變能力的機構,就應該盡快調整應對策略,比如將課程從線下轉至線上,或者利用停業時間研發課程,實施成本管控等,盡全力將損失降至最低。
“但從長遠來看,肅清行業亂象,是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的。”
犍為縣教育局再次回應
“本次整頓不是懶政,而是勤政”
4月8日,就“犍為縣教育局叫停所有培訓機構整頓一個月”引發的爭議,紅星新聞記者再次致電犍為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詳細回應。
問:此前到底發現了當地機構的哪些問題?
犍為縣教育局:此前,通過明查暗訪和家長電話投訴等途徑,發現的問題有:家長抱怨收費高支出大、教師素質良莠不齊、培訓效果與宣傳差距較大、收費不出具票據、違規為外地學校組織招生考試、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落實不到位、學生壓力大、超前超綱教學、消防和應急演練還需加強、教師和學生實名制登記存在漏洞等問題。
問:通報顯示,之前開過兩次座談會,座談會的內容是什么?對機構具體提了哪些要求?是否全縣機構都通知到位了?
犍為縣教育局:(我們)分別于今年2月26日、3月10日召開了全縣校外培訓機構清理規范工作推進會、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工作會,縣人社、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部門的分管同志就相關要求進行專項培訓,要求培訓機構規范管理、依法辦學、杜絕培訓亂象。兩次會議,全縣81個培訓機構全部通知到位,負責人均參加了會議。
問:通報顯示,之后當地教育局又做了走訪,走訪做了哪些工作,又發現了什么問題?
犍為縣教育局:縣教育局先后組建工作組對所有培訓機構疫情防控和辦學行為規范進行檢查評估、對機構培訓行為進行暗訪、公布監督投訴電話。
從明查暗訪和群眾反映來看,虛假宣傳、夸大培訓效果、聘用無資質人員、培訓合同存在不合理條款、收費與公示不一致、違規組織招生考試、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仍普遍存在。每次檢查均對機構提出了明確的整改要求,但機構往往是表面上整改而實際不落實、或落實不堅持。
問:這次全部停業整頓,是怎么決定的?對于這一做法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是否做過評估?
犍為縣教育局:1月7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上講“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難題,這個難題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態難以形成。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目標是減輕學生和家庭負擔,把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
本次停業整頓是按照國家、省上會議精神決定的,其目的是使全縣培訓市場更規范,縣域教育生態更良好,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
問:對于現在被指責“懶政”,當地主管部門如何看待?是否還將繼續堅持停業整頓?
犍為縣教育局:本次整頓不是懶政,而是勤政,是主動作為、積極作為。(我們會)要求機構針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快速整改,以更高的課堂質量和辦學水平、更好地服務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同時,對做得好的機構將在媒體進行公開宣傳。
律師聲音:
政府部門行使權力的邊界在于“法”
合規機構可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
無論合規不合規,全縣機構全部停業整頓,這樣的“一刀切”是否合理?是否合理合法呢?
四川縱目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柄堯表示:
“一刀切”式的執法,表面看似乎是嚴格執法,但卻存在惰政嫌疑,因為沒有將合法經營者和非法經營者進行嚴格區分。
張律師進一步解釋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責令停產停業屬于行政處罰之一。從實體上講,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明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需要具有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且行政機關必須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才能實施行政處罰。沒有違法事實或者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程序上,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等。全行業停業整頓要求處罰機關必須掌握有確鑿證據能夠證實行業每一家機構均存在行政違法行為,且其處罰均嚴格遵照了相關程序。否則,該行政處罰的合法性即值得商榷。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宏宇則表示,停業整頓是一種行政處罰,犍為縣教育局本次作出的“停業整頓”,應以教育機構管理混亂、教學質量低下、造成惡劣影響為前提。
若被停業整頓的機構不存在該等情況,則并不應受到責令停業的處罰。
宋律師強調,首先,《行政處罰法》第九條第(四)款規定,責令停業是一種行政處罰。其次,《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7號〕,1998年3月6日發布)。該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管理混亂,教學質量低下,造成惡劣影響的,由審批的教育行政部門限期整頓,并可給予警告;情節嚴重或經整頓后仍達不到要求的,由審批的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的處罰。”同時,根據該辦法第五條第四款第(三)項規定,對其他教育機構的處罰,由縣、區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管轄。
四川縱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英占表示:
作為行政機關,犍為縣教育局明顯沒有堅持“比例原則”,將對當事人的損失降至最低。
王英占告訴記者,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部門只有在查清違法事實的情況下才能做出處罰決定,犍為縣教育局若在未對違法培訓機構進行調查、收集證據以及提前告知的基礎上便要求全縣所有培訓機構停業整頓,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其他合法運營的機構帶來巨大損失,“縣教育局作為行政機關,在有多種方式能夠達到目的的情況下,應當采取對當事人損害最小的方式。”
在一片爭議中,也有聲音提出疑問:政府職能部門行使職權的邊界到底在哪里?
在王英占看來,行政部門不同于其他組織或個人,它擁有極大的公權力,若不對其進行限制,則不利于社會穩定發展和秩序維護。現在國家大力倡導行政機關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就是為了更好地讓政府服務人民。“政府部門行使權力的邊界在于‘法’,對于普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但對于行政部門來說,卻是‘法無授權即禁止’。”
同時,政策出臺的前提是不得違反現行法律的規定。因此,相關政策在頒行之前應進行合法性審查,以避免與現行法律產生沖突從而導致政策無效。王英占同時表示,對于合法合規的培訓機構,如果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可以采取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王婷婷 李宇欣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