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21 09:43:01
責任編輯:雷堯
參觀作平文化大院。
幸福公社文化大院的文創產品受青睞。
王作平向嘉賓們介紹文化大院情況。
優美的田園風光吸引嘉賓拍照。
觀看傳統民俗婚嫁表演。
嘉賓們漫步古村。
作平文化大院志愿者表演群口快板《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觀看民俗表演。
眉山網記者 彭林 方青卓 張丹梅 實習生 余露 文/圖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文旅能人的助推。
6月19日,參加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現場會的100余名嘉賓走進丹棱縣作平文化大院、幸福公社文化大院,參觀了解丹棱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運行情況和培育鄉村文旅能人的做法。
丹棱素有“大雅文化之鄉”的美譽。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丹棱縣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模式,在全縣建立了100個形式多樣的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培育出了全國優秀文化志愿者王作平、外來戶新村民謝舜川等一批文旅能人,有力促進了鄉村文化繁榮,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促進了鄉風文明、社會和諧。今年3月,該縣“引導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項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名單,其經驗入選中宣部2019年典型案例全國推廣。
能人帶動顯效應
鄉村文化造福民生
走進作平文化大院,嘉賓們先后參觀了多功能室、書畫展覽室,詳細了解了文化大院場地設施、活動開展、投入保障等情況。“文化大院的創辦,最早來自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想要家門口能有個耍的地方,借此改變村民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比如打牌賭博等?!蓖踝髌较蚣钨e講述了他創辦文化大院的初衷。
2005年10月,王作平自掏腰包在自己家中辦起了這個文化大院,免費向群眾開放。如今,經過14年的不斷發展,作平文化大院已成為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農業科技知識等宣傳陣地,同時也成了村民自編自演文藝節目、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園”。
“初心使命要牢記,使命永遠不放棄。高標準嚴要求,敢作敢為敢擔當……”在聽完王作平創作的群口快板《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后,嘉賓們紛紛表示,王作平創作的快板文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將黨的聲音及時傳達到了基層、傳遞到了群眾心里,不僅有“笑聲”,更有“效果”。
“王作平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田野間建起文化陣地,并十幾年如一日地堅守著,不忘初心、不言辛苦,培育了80余名文旅‘小能人’,真的很優秀?!薄白髌轿幕笤杭仁侨罕姷奈幕枧_,又是政策法規的宣傳點;既是農業科技知識的培訓地,又是鄰里糾紛的調解室;既是民間草根藝術的創作搖籃,又是非物質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造福民生的大創舉?!薄钨e們對王作平的無私奉獻和執著堅持給予了高度贊揚,并肯定了作平文化大院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上所起的典型示范作用。
文旅融合促發展
鄉村旅游散發活力
“剛開始我們只是租用村民的房子、流轉土地搞旅游……”在幸福公社文化大院,負責人謝舜川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他與幸福古村的緣與情。
2017年,謝舜川來到丹棱縣幸福古村,負責古村的旅游規劃設計工作,同時參與當地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成為幸福公社文化大院的負責人。在他的引導下,幸福古村11名村民成為文化大院的員工,4戶村民開起了民宿,10戶村民賣起了土特產和小吃,12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等。截至目前,該村文旅能人超過100人。2018年,僅村民旅游經營性收入就達到200萬元,村民們實現了增產增收。如今,幸福古村從“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蛻變為讓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休閑旅游好去處。
漫步石板路、觀看傳統婚嫁民俗表演、體驗傳統文化……幸福古村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底蘊,而文化與旅游的高度融合,讓古村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嘉賓們被眼前的質樸原鄉所吸引?!皼]有文化的旅游沒有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沒有活力。”“在風景中品味文化,詩與遠方就在這里。”嘉賓們紛紛表示,幸福公社文化大院依托優美的田園風光,將鄉村特色和文化創意相融合,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涵和記憶,這樣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鑒。
現場觀摩印象深
“丹棱經驗”值得學習
“如何調動文旅能人的積極性?”“丹棱鄉村文化院壩為何受追捧?”“群眾是如何從‘受眾’變成了‘主角’?”……嘉賓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聽,對丹棱眾籌文化院壩建設、培育鄉村文旅能人的經驗和做法備感興趣。
近年來,丹棱縣強化政府引導,先后出臺了《引導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的實施意見》《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百企聯百院”工作實施意見》等,設立了引導資金,對新建的文化院壩和開展的文化活動給予一定獎補,讓一大批鄉土文旅能人活躍在全縣鄉村;同時因地制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讓群眾有條件有精力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堅持以群眾為主體,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實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通過半天時間的參觀,嘉賓們切身了解了丹棱文化院壩建設、培育鄉村文旅能人的經驗做法和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的路徑。他們紛紛表示,丹棱通過“眾籌”社會力量,政府引導建設,讓農家大院成為社會舞臺,發現和培養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實現了文旅活動開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種做法不僅解決了鄉村文化發展的難點,還助推了當地產業發展,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有力補充,“丹棱經驗”值得推廣學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