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24 11:15:18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雙橋鎮大排查現場。
丹棱縣有省級貧困村4個、市級貧困村17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40戶8521人(今年5月動態后為2664戶7557人),均于2016年底脫貧退出。今年大排查工作全縣共發現問題448個,截至9月底,已完成整改418個,預計于10月底前完成整改……
丹棱縣的這組脫貧數據,既反映了丹棱近幾年來脫貧攻堅成效,更凸顯了今年脫貧攻堅重心工作。
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重在找對路子、開好方子。一直以來,丹棱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著力實施“十大扶貧行動”,強力推進19個扶貧專項,扎實抓好問題整改工作……一次次精心部署,一項項有力措施,讓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火力全開。昔日栽下的扶貧之樹正開花結果,逐漸朝著碩果累累穩步邁進。
“十大提升行動” 助力致富奔康
10月22日,雙橋鎮團林村3組貧困戶羅從軍正在給自家果樹施肥。“今年李子和核桃都賣了1000多斤,實打實的進賬。”羅從軍笑得合不攏嘴。羅從軍本人殘疾,要奉養母親和養育女兒,2014年前,家中收入微薄,更談不上發展產業。2014年以來,黨委政府為其免費提供200余株李子苗和300余株核桃苗,并連續3年提供50只雞苗,幫助脫貧。經過幾年努力,今年李子和核桃開始投產,加上出售生態雞,羅從軍家增收2萬余元。
發展產業是擺脫貧困的根本出路。近年來,在縣、鎮、村和幫扶單位積極引導幫助下,貧困戶通過栽植經濟苗木、喂養生態雞等方式,走出了一條致富路。以雙橋鎮為例,該鎮有貧困戶2100余人,他們在脫貧攻堅政策扶持下,均于2016年底實現全部脫貧。同時,該鎮還新發展茶葉、脆紅李等扶貧產業3000余畝,脫貧攻堅成果穩固提升。
找準路子、構建好脫貧攻堅體制機制,一直以來是丹棱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今年,該縣因地制宜,以爭創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為統攬,從產業、就業、教育、健康、保障等“十大提升行動”入手,強力推進19個扶貧專項,突出抓好“精準”二字,針對每一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進行逐個擊破,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并發揮群眾的主體力量,增強內生動力,讓每位貧困戶共享發展成果,真正實現防返貧、防增貧、齊奔康的目標。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 補齊脫貧短板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自6月5日全省“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動員部署會后,丹棱縣因地制宜,組織專班,強化培訓,將仁美鎮作為試點鎮,采取先行試點方法,查漏補缺,舉一反三,全力推進大排查工作落實。
截至目前,該縣共發現問題448個,涉及基礎信息、住房安全、生活用水等方面。“目前已完成整改418個,其余30個問題正在加緊整改中,預計于10月底前完成整改。”該縣脫貧辦相關負責人楊義軍介紹,針對發現的問題,丹棱分類制定了整改措施,全面補齊脫貧短板,高質量完成整改工作。
據介紹,丹棱縣預算投入1.5億元,啟動了全域安全飲水建設工程,兩年內將青衣江安全水源引至全縣,長久提升脫貧戶安全飲水質量;多方爭取投入17.3億元,啟動了丹名路、丹蒲路、奔康大道三期工程3條山區主干道路建設,打通制約西部山區發展的交通瓶頸,主動融入成都1小時經濟圈和大成都、大峨眉國際旅游環線。同時,該縣將脫貧戶住房安全保障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推進庭園環境、衛生廁所、排污設施等建設,持續提升脫貧戶安居樂業環境,全面夯實減貧成效。
同聲高歌頌黨恩 譜寫致富新曲
“現在我家收入翻了幾番,住上了新房子,種養殖業順風順水,全靠大家的真心幫扶……”在9月底召開的全市“脫貧不忘黨恩 致富感謝祖國”主題活動現場,張場鎮萬年村1組的脫貧戶郭顯軍,飽含深情地講述著脫貧攻堅以來生活發生的變化。
為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感恩奮進意識,提升貧困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在全市統一安排下,丹棱迅速行動,從8月底開始在全縣各村多形式開展“脫貧不忘黨恩 致富感謝祖國”的主題活動。政府搭臺,利用“黨群集中活動日”“農民夜校”、重大節慶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重要扶持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效。
同時,主題活動的開展,脫貧戶之間相互交流脫貧成果,還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通過評選典型,教育人、說服人,進一步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增強奔康致富決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改善精神面貌,確保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重要時刻。下一步,該縣將聚焦重點,奮力突破,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民生溫度,提高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確保不增貧、不返貧、齊奔康,書寫全縣脫貧攻堅歷史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