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09 11:16:52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大家加油干,現在辛苦點,到時分紅就巴適了。”4月26日,天氣炎熱,在東坡區復興鄉邵子村一片農田內,60余名村民正在田間勞作。這是該村自去年引進工商資本入駐后,開啟的首輪制種。
據了解,去年11月中旬,該村成功引進工商資本入駐,在村上成立股份制公司,并流轉本村870畝土地,通過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實行股份制經營,不僅盤活了該村土地資源,還讓當地老百姓從農民變成股民,收田租,分紅利,就近務工,開啟新生活,為實現全村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邵子村村民袁文清正在田間分發秧苗。
喚起村民積極性
生活有了新盼頭
當天,記者在現場看見,整齊劃一的田地讓人眼前一亮,60余名村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前期拔秧苗,有的負責發放秧苗,有的則負責栽植秧苗,整個田間一派忙碌的景象。
“現在正是農忙季節,我們今天早上6點就來了,到現在已經栽植了20余畝農田。”正在栽植秧苗的邵子村村民袁文清說,他家共有4畝多土地入股公司,如今除了每年每畝地保底800元收益外,通過在流轉地勞作,每天還能領取110元務工費,全年能增加近2萬元的收入,每年還有分紅收入。而這樣既照看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心里一門心思想著把地種好,多拿分紅。
與袁文清一樣,該村村民王金容頂著烈日發放秧苗。雖然被曬得滿臉汗珠,但她依然激情滿滿,動作麻利。“這是集體的利益,我們要加油干,把秧苗插好,豐收了我們分紅才可觀。”王金容笑著說,最近是農忙時節,大家都早出晚歸,希望早點將秧苗種下田,長勢好了,大家都能增收。
村民正在田間拔秧苗。
盤活土地資源
構建發展新模式
邵子村是傳統的農業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全村土地面積2308畝,除少部分被流轉外,其余土地全部用于傳統農業種植,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大。為了解決這一瓶頸,讓村民增收致富,該村經過先期考察引進專業公司打造全新的土地流轉經營模式,首批在該村流轉了870畝土地。同時,通過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實現公司與股民的股份運行模式,讓老百姓從農民搖身變成股民。
“過去村民們都是‘單打獨斗’,自己種地,收入單一。現在大家是勁兒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對未來充滿信心。”據邵子村村主任袁國章介紹,過去村民們想往外租土地不好租,種地積極性也差,收入極低。而采用全新的股份制經營發展模式后,不僅盤活了農村集體經濟,也讓大伙兒得了更多實惠,租金、分紅、務工一樣不少,村民們既增加了收益,又調動了種田的積極性。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村已經有247戶農戶加入股份制公司,900余名村民成為股民,預計今年10月進行首次分紅。
“同時,通過股份制這種全新的農業發展模式,我們村還能引進更多優質項目落地。”袁國章介紹,通過項目的實施打造美麗新鄉村,邵子村有望吸引更多投資商和旅游項目,刺激當地消費,增加收入,為村子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