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2-10-19 09:34:07
責任編輯:楊熹
青山綠水,阡陌交通,房舍沿路林立,小樓庭院自成美景……走進全國文明村鎮東坡區三蘇鎮鴨池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呈現眼前。
在民富村美的探索中,鴨池村有自己的生動實踐:重鄉風、美環境、固農業、強產業。
鴨池村種桃歷史長達30余年。每年3月,鴨池村桃李人家農場漫山遍野的桃花嬌立枝頭,競相開放。近年來,該村依托桃花山景區,開辦桃花節、“果農杯”賽桃大會等活動,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品種更新換代,該村已種植桃樹700余畝,種植柑橘約6700畝。
農業的根扎得深,文旅的花才能開得盛。該村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把花果山集體果園、桃花山景區等旅游景點貫穿桃花山旅游環線,豐富游客旅行體驗,推動鄉村旅游向好發展。“我們著力盤活集體資源,有效發揮現有集體經濟價值,村黨委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并按全村人口量化股份到戶,為進一步謀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做好前期鋪墊。”該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以桃李人家、果之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抓手,加強線下、線上培訓,提高村民的種植技術和營銷水平。
另一方面,在治理中加強文明宣傳引導。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十大專項行動,加強人居治理,切實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進行漚肥或果園就近利用,果樹枝丫通過粉碎機粉碎還田利用。推行種養循環,大力推廣異位發酵,實現畜禽糞污“零排放”和糞污資源化利用,形成“糞—沼液—果”循環的種養模式。
除了環境變美,還要民風文明,鄉村才能“有面子也有底子”。“我們不僅要讓村民從物質上富起來,還要讓村民精神上富起來。”該負責人表示,該村抓實鄉風文明,完善村民公約,將核心主義價值觀、“門前三包”、垃圾分類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考核,通過“紅黑榜”制度表彰先進,營造鄉村文明氣象。利用“道德超市”積分兌換,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正向激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建設和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村民文明素質。
“我們還開展農民夜校、遠程教育和‘壩壩會’,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尋常百姓家。”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村累計開展學習實踐理論科學、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300余場次。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端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