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3-26 10:07:27
責任編輯:雷堯
“熱心大姐”李建群。
夏志忠帶領村民種植中藥材增收致富。
新鄉賢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寧莉 眉山網記者 孟飛 文/圖
“我是新鄉賢,我承諾——我志愿當好新鄉賢,堅持黨的領導,密切聯系群眾,宣講方針政策,及時反映民意,積極參議村務,加強村務監督,公正調解矛盾……”作為彭山區義和鄉新鄉賢聯誼會會長的李建群,對去年任職新鄉賢時說的宣誓詞還言猶在耳。
榜樣是最好的引導,楷模是最好的說服。2018年下半年,彭山區大力開展新鄉賢推進工作,分別成立了兩個新鄉賢聯誼會,并嚴格評選出了15名新鄉賢。如今,新鄉賢工作已開展半年了,這批新鄉賢在村民自治、村務建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宣傳等方面發揮著積極正面的引領示范作用。
團結村民熱心腸
高票當選新鄉賢
3月20日,在義和鄉悅園村村委會展覽室,李建群介紹著新鄉賢的工作。李建群今年60歲,彭山區彭溪街道人。她是義和鄉新鄉賢聯誼會會長,市區兩級人大代表,當地有名的種植大戶,經營著300多畝的果林。她還是出了名的熱心腸,被村里人親切地稱為“熱心大姐”。
“我得融進村里。”5年前,李建群到悅園村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果樹。對土地一竅不通的她除了靠自己努力外,還需要與土地打交道多年的村民幫忙。李建群請的工人都是村里的困難戶,而他們對工作一直盡心盡力,讓李建群省了不少心。
李建群把自己當成悅園村人,經常去看望空巢老人、走訪貧困戶、幫助困難家庭等。“曾經,在農場務工的一位村民,很急地給我打電話,說老伴摔了,在醫院治療缺錢。”李建群立即開車趕到醫院,把錢交到對方手里。
沒過幾天,該村民來還錢,李建群卻笑著以“不用不用,沒花多少”的理由推辭著。“不到千元,對我來說不算什么,但對她來說就是大開銷。他們家是困難家庭,每個月收入就靠務農、打工。我能幫的就多幫點。”
這就是李建群,以村為家,團結鄉鄰,熱心助人。2018年8月,她以零差評高票當選義和鄉新鄉賢,并被委任為義和鄉新鄉賢聯誼會會長。如今,李建群不光要忙著果園的工作,還要兼顧新鄉賢的相關工作。“我將不負組織重托和群眾信任,一定承擔起新鄉賢的責任與擔當。”李建群說。
敢做敢闖致富人
帶領村民齊脫貧
今年61歲的夏志忠,也是義和鄉的新鄉賢之一,擔任新鄉賢聯誼會理事。“我文化程度不高,又沒做什么大事,何德何能當新鄉賢啊!”夏志忠坦言壓力很大。他說,不管如何,自己一定努力做好新鄉賢工作,不負組織和群眾的重托。
夏志忠是義和鄉活橋村人,親歷了村里的變化。“十多年前我們村相當窮,村民年均收入一兩千元左右。”夏志忠說。對那時的窮山村來說,改變成了最重要的事。機遇很快來了,鄉里農技站開始推廣中藥材種植項目。面對新鮮事物,村里人卻不敢嘗試。敢做敢闖的夏志忠思考后,毅然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6年,他投資3萬元流轉了30畝土地,種起了中藥材川芎和澤瀉。
質疑和旁觀隨之而來,“種藥材能賺錢?”“別虧得血本無歸了!”面對質疑和壓力,夏志忠沒有退縮,而是越干越起勁。當年,他收獲了4000多公斤藥材,銷售額達到35萬元。
“這可比種傳統農作物收入高多了!”看到了經濟效益后,在夏志忠的帶領下,種植中藥材的村民不斷增加。如今,在活橋村可謂人人種藥材,家家致了富,戶戶有新房。為解決村民的藥材銷路、技術等問題,夏志忠還辦起了收購站,進行統購統銷和提供免費技術服務。2018年8月,因在村里深得口碑,夏志忠被推選為新鄉賢。
鄉賢不得閑
當好引領員
據了解,義和鄉共有6位新鄉賢。從去年8月以來,他們盡職盡責承擔起新鄉賢職責。截至目前,累計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起,參與信訪維穩工作調解3起。
新鄉賢代表群眾,積極向村里建言建策。走訪村民20余戶,向村“兩委”反饋群眾意見建議10余條,先后開展國策宣傳、助人為樂30余次,發放鄉村振興、掃黑除惡、環境治理等宣傳資料1000余份,開展村務監督、鄉村治理20余次。
這是彭山區大力開展新鄉賢工作的一個縮影。2018年6月,彭山區委統戰部選取了義和鄉和公義鎮試點新鄉賢工作。在區委統戰部的指導下,兩個試點鄉鎮建立完善了新鄉賢的評選機制,嚴格按照評選條件多渠道、多方位開展調查摸排工作,開展多方式推薦評選。
通過“群眾推薦、個人申請、黨委審查”的方式,選任了15位有作為、有威望、口碑好的能人組成了新鄉賢聯誼會。如今,這批新鄉賢在村民自治、村務建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宣傳等基層工作中發揮積極而正面的引領示范作用。
彭山區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鄉賢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力量,是鄉村社會治理和鄉村建設內在的驅動力。新鄉賢在經濟建設中是“能人”,在精神引領上是“頭人”。彭山區大力開展新鄉賢工作,可充分調動基層社會力量,有力破解基層統戰工作難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