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3-26 10:36:44
責任編輯:雷堯
范偉仔細檢查香椿長勢。
高譚紅 眉山網記者 王莉 文/圖
3月22日,彭山區謝家鎮岳油村,山頭上一排排香椿樹長出了新芽。香椿種植大戶范偉一邊查看香椿長勢,一邊拖著水管給香椿樹澆水。“再過不久,香椿芽就可以上市了。”范偉高興地說。
1977年出生的范偉,在外經過了20年的“漂流”生活,如今總算落葉歸根,回鄉創業,千畝香椿紅遍岳油村47個山頭,唱響了一曲“香椿”振興之歌。
1997年退伍后,范偉和大多數青年一樣,心中滿懷憧憬,想干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時間轉瞬即逝,范偉在成都度過了10個年頭,但事業上仍是平平凡凡。2008年,范偉的事業終于在云南的土地發出了新芽。他在那里做起了礦產生意,日子越過越好,沒過兩年就奔上了小康。事業方興未艾,可范偉思鄉心切,時時刻刻想回家卻不能回家,家鄉的山山水水、父老鄉親等不時在他的腦海里閃現。范偉說,落葉歸根,在外漂泊多年他始終惦記著家鄉,時刻關注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前幾年,他尋思,孩子該上學了,家里的老人等著他回去盡孝,家鄉的黨組織也喚醒了他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輾轉反側,范偉決定,一定要回家,要在家鄉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帶著鄉愁,帶著黨員的初心與使命,2014年,范偉回到了家鄉彭山。和岳油村黨支部不斷對話,加上對家鄉的了解,范偉決定搞種植。經過考察,他發現,種植柑橘、柚子等水果技術要求高,對于種植行業的新手來說,起步太難。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范偉偶然之間接觸到了香椿。香椿芽做出的菜美味可口,讓他眼前一亮,何不試試種植香椿呢?說干就干,范偉馬上把這一想法向岳油村黨支部進行了匯報。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建洪立即組織相關單位、個人協助范偉進行實地勘察,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2017年,在謝家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范偉流轉了岳油村47個山頭的2000余畝荒山,并在省林科院的幫助下,投資500余萬元,先后種下了中國紅和巴山紅兩種食用香椿苗。
目前,范偉已注冊了“享壽灣”品牌。范偉的這曲“香椿”振興之歌不僅“唱”通了岳油村600余米的道路,更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00余個就業崗位。預計3年后,將帶動岳油村1000萬元產值的經濟增長。
提及在外打拼已經走向致富了,為何還要回鄉重新開始搞種植,范偉感慨地說:“在外的時候,家鄉的黨和政府經常對我噓寒問暖,時時傳達各級黨委政府關于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不僅喚起了我的鄉愁,更是喚醒了我的黨性,觸動了我回鄉創業的激情。回鄉以后,我打算在岳油村搞種植,當地的黨委政府非常給力,不僅幫我協調流傳土地的事情,還幫我修建蓄水池,為我的事業提供了不少幫助。人都是感性的,我要帶著這份感情,這份鄉愁,這份黨性,和家鄉共同發展。就讓我當一個排頭兵,先來試試種植香椿的水。”
談及未來的規劃,范偉信心滿滿地表示,一方面,他打算繼續擴大產業,橫向擴大種植面積,擴大產業結構,養殖雞、鴨等,形成產業圈;縱向開廠加工,形成產業鏈,為當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和鎮村合作,用活“農民夜校”,向村民講授種植經驗,帶動當地村民一同搞好香椿種植,為鄉村振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