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26 10:29:24
責任編輯:雷堯
張志在彭山市場購買的小雞仔。
阿沙正在給雞仔喂食。
眉山網記者 雷卓鳴 文/圖
“這些雞仔都是提前一個星期和公義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一起聯系好了的,要盡早給村民送過去。”近日,在彭山區農貿市場,眼前這位正在清點雞苗、嘴里不停念叨的人就是援彝干部張志。
2018年6月,彭山區按照省委組織部要求,派遣張志等14名農牧技術人員,前往最高海拔3878米的全國彝族人口第一大縣涼山州昭覺縣,開展為期3年的精準扶貧攻堅工作。
“這里的條件是想象不到的艱苦,就拿我幫扶的比爾鄉以火波主村的村民來說,他們用水用電很不方便,穿的衣服也很破舊。”張志介紹說,比爾鄉海拔在2400—3000米,位于昭覺縣西北部,距縣城31公里,人口僅0.5萬人。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村民們需要步行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達就近的集市,一根火腿、一個面包就是孩子們的午餐。去年冬天,為幫助當地群眾溫暖過冬,他與其他援彝干部、志愿者一起,在彭山區為比爾鄉群眾籌集到衣服15000余件。
“這次利用自己回家休假返程的機會帶80只小雞進去,給村民阿沙養,其目的就是想通過她的示范帶動,讓其他村民一起發展養殖業,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張志表示,這批小雞全部為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強的優質雞苗,而自己作為農牧技術人員,在養殖技術和防疫方面有信心給村民們保駕護航,幫助他們發展家禽散養,為他們解決養雞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題。
經過10個小時的路程,張志在當天下午5點便回到了以火波主村,他希望能在最快的時間里,幫助村民們學會養殖技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