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21 09:52:47
責任編輯:雷堯
毛店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在安置項目現場商量未來規劃。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文/圖
作為全國第二批深化農村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彭山在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中大膽探索、統籌推進。在積極響應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層干部、群眾的改革認同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有活力”的新鄉村正逐漸呈現在壽鄉大地。
6月3日,彭山區彭溪街道毛店村黨支部將6月的例會從村委會辦公室搬到了該村即將竣工的安置項目建設現場。這個“特殊例會”的召開,除了將為村民日后的分房站好第一班崗外,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平也想借此機會公開一個謀劃已久的設想。“有著靠近大學的區位優勢,可以找大型超市來與村上聯合,這樣不僅可以壯大集體經濟,也可以為全村群眾創造利益。”他表示,有了集體經濟以后,就更有能力和底氣為群眾做更多實事。
盡管毛店村通過集體資產置換,獲得了該安置項目中近300平方米的商鋪所有權。可一直以來,該村壯大集體經濟的設想也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毛店村從2010年開始一直就在壯大集體經濟上下功夫,但由于沒有一個以村為經濟主體的平臺,加之受制于一些政策原因,我們村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較長時間屬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張志平介紹,受相關政策的制約,多年來,各村組都苦于沒有一個以村為經濟主體的平臺可從事經濟行為。如以個人名義動用村集體資產從事經濟行為,不僅得不到法律的支持,還會違背財經管理制度造成違規行為的發生。然而,今年5月突然刮起的“東風”,讓毛店村壯大集體經濟的設想成為可能。
“五月底,我們村拿到了全區第一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這就讓我們在今后壯大集體經濟中有了主體平臺,不再受制于政策影響,也讓我們與大型超市合作的愿望不再停留在紙面上。”張志平說。
據悉,由農業農村部統一印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書,賦有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賦碼登記成功后,毛店村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享有法人地位,可憑登記證辦理公章刻制和銀行開戶等相關手續,正常開展經營管理活動,更好發揮股份經濟合作社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的功能作用。而接下來,毛店村合法合規聯合品牌商家打造的超市,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也將讓該村4150位村民變身股民,享受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地處彭山北大門的公義鎮新橋村,一直以來,群眾環山而居,村里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在家的村民只能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和打零工維持生計,這里一度是全鎮最為貧困的地方。但正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山旮旯,卻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和生態優勢。借著中央吹響“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公義鎮把推進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和生態文化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模式,繪就了一幅鄉村百姓美、生態美的鄉村振興精致畫卷。
“我們引入有情懷的業主,有經濟實力的商家參與鄉村振興進行經濟投入。”該村黨支部書記介紹,為了讓更多的農戶搭上產業發展的“致富快車”,新橋村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并積極引導農戶以閑置的土地、房屋、勞動等資源要素入股合作,實行股份合作經營,創造經濟效應。
如今的新橋村,通過“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讓千年古堰換了新顏,群眾也實現了從傳統農民到股東的華麗轉身。與此同時,還減輕了社會資本下鄉的資金壓力,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活力、提供了動能,真正實現了雙贏。
毛店村和新橋村現在的美麗畫卷,僅僅是彭山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彭山區以農業農村為主線,全面催生了改革新動能。以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和探索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全面釋放農村發展活力兩條主線為重點,有力地激發現代農業“人地錢”等生產要素的回流,全面催生了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有活力”的新鄉村正逐漸呈現。
“作為全國第二批深化農村改革試驗區,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在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活力方面持續用力、持續發力。”區農村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區將在現有的土地改革確權頒證的基礎上,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制度以及宅基地三權分置下功夫,徹底激活、放活農村的要素市場,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地落實貢獻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