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11-13 11:07:46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殷勇
11月8日,記者先后前往青神縣岷江段、思蒙河、金牛河,看見:水清、河靜、岸綠,野鴨、白鷺在河中游弋,居民沿河岸悠閑散步,一派人水和諧的景致。
一滴水折射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質量,一條河反映一個地方科學發展的實踐。今年以來,青神縣堅持民生優先,按照“美生態、保安全、惠民生”的全新思路,扎實推進河湖水系生態安全建設。重點在河流環境治理和景觀提升上做文章,以開辟水源、污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打造精致景觀為抓手,對縣域范圍內河流進行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水系。
綠化美化
實施沿江沿河“綠帶工程”
初冬的陽光灑在青神縣南城鎮思蒙河的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漣漪。水波蕩漾、綠樹掩映,人們漫步河畔既能欣賞到小橋流水的古典韻味,又能感受到現代化的園林藝術。“環繞城市的生態‘底色’越來越濃,每天我都要來散散步。”家住南城鎮的居民孫中強興奮地說。
“目前,青神正在實施沿江沿河‘綠帶工程’,扎實推進水系綠化美化。”該縣水務局工作人員邵偉介紹,在具體舉措中,該縣依托“綠海明珠”建設和“綠滿青神”行動,開展城市綠肺行動、岷江綠廊行動、兩路多彩行動、景區精品行動、園區美化行動、鄉村公園行動、成果保護行動等七大行動,重點打造以岷江、思蒙河等河流為主的綠色生態廊道景觀體系,并組織人力、物力在“一江五河”、水庫及渠系大力栽竹種樹。
“綠帶工程”的實施,不僅增強了河庫岸線對徑流污染物的截流作用,還改善了水系生態環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青神縣在岷江、思蒙河、金牛河等河流兩岸實施栽竹綠化,打造了面積約200畝,長約18公里的“綠帶”;在沙溪河畔種植元寶楓幼苗,打造了面積約10畝,長度約0.5公里的“綠帶”;在復興水庫、官廳水庫等重要水源地周邊及庫區營造環庫防護林帶、生態隔離帶、生態景觀林帶220畝,綠化長度約10.4公里。
建管并重
高效能管理水系建設
對于地方經濟來說,水之所在,便是金之所在。而生態水系的建設,對調整與優化地方經濟的產業結構也起到了顯著影響。如何高效能推進,發揮建設實效是關鍵。
據悉,青神縣在大力推進“生態工程治水”過程中,充分結合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對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由“工程治水”轉變為“生態工程治水”,推進河道生態護坡建設,促進河道水生態修復。同時,依法開展在建項目監督檢查,督促水土保持措施落實到位。
該縣制定了《青神縣水環境生態補償辦法》,縣財政預算150萬元生態補償金基數,按照“超標者賠償、改善者受益”的原則,每月根據第三方監測機構提供的監測結果計算補償金扣減額,扣減金用于獎勵水環境保護工作較突出的鄉鎮,獲得補償金的鄉鎮將補償金用于轄區內水環境保護工作。
此外,該縣在強化監管中,實行嚴格的重要區域森林采伐審批制度,并加強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監管。同時,該縣林業部門嚴格落實水系保護責任,對全縣主要水庫及主要河流的保護實行包干負責制,扎實開展森林防火工作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狠抓林業執法打擊,切實保障水域生態安全。
如今,“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水系,已涵蓋了青神縣的公園區、休閑區、生態濕地區,滿足了當地群眾集會、休閑、娛樂等需求,極大地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提升了青神形象品位,使綠水環繞、臨水而居、與水為伴的美好愿景逐漸成為現實。青神亦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漸變為城在水中、水城相依、人水和諧的生態、宜居、和諧、幸福之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