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25 09:54:01
責任編輯:雷堯
海棠竹溪里的濕地成了天然的“凈水器”。
潘雯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進口處,水體水質總磷濃度為0.524毫克/升、氨氮濃度為1.83毫克/升;出口處,水體水質總磷濃度為0.256毫克/升、氨氮濃度為1.22毫克/升,總磷和氨氮的含量分別比進口處下降了51%、33%。”這是5月22日21時許,青神縣生態環境局環境監測中心對海棠竹溪進出口水質采樣監測的結果。
“從監測數據來看,經海棠竹溪功能性自然凈化、生態修復后,水質得到了凈化和改善。”青神縣生態環境保護局局長湯田計說。
過去,海棠竹溪項目所在地是一片農田,幾條淤泥堆積的小溝小渠貫穿其間。從農地變成生態公園,海棠竹溪的“華麗轉身”得從思蒙河說起。
思蒙河是岷江的一級支流,在青神縣流域長度21公里,從西龍鎮、青城鎮、南城鎮、瑞峰鎮4個鄉鎮13個行政村穿越而過。其中,思蒙河南城鎮蘭溝村流域水質受周邊農田化肥農藥、畜禽糞污、農村生活污水影響較大。2018年10月,承擔著凈化思蒙河水質功能的海棠竹溪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青神縣建設岷江流域生態屏障首個開工的生態環保類項目。項目總投資3250萬元、建設面積約1500畝,核心區域面積656畝。
海棠竹溪從哪些途徑凈化了水質?據介紹,海棠竹溪項目建設流轉了思蒙河沿岸原種植蔬菜、油菜的650畝土地,通過種植綠色生態、多層次、多色譜的喬木、灌木等,年均減少了原農作物種植農藥化肥使用約20噸;而且在建設期間,通過對項目區內的楊叉堰、叫化堰、冷溝等水渠和思蒙河河道進行清淤、攔漂,并整理和拓寬河堰,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
“除了建設時的一次性植綠、治污,項目里1.5萬平方米的濕地如同一款好的‘凈水器’,源源不斷地凈化著水環境。“湯田計介紹,項目所在地上游水體被引入項目區曲折環繞的竹溪后,通過長4公里的竹溪濕地沉淀、滴水凈化、水生植物等生態自然凈化措施凈化水體,達到改善思蒙河水質的目的。據了解,1.5萬平方米的濕地里,共栽植了鳶尾、傘草、黃姜花、蘆葦等11個品種的水生植物60萬苗。除此之外,公園還種植了13萬根竹類、1萬余株海棠,通過吸收、同化、吸附、阻滯等形式,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00余噸、釋放氧氣1200余噸,有效地凈化了大氣污染物,改善了空氣環境質量。
據了解,除海棠竹溪外,青神岷江生態流域屏障建設項目還包括黑龍竹林生態項目、城鎮營造林提升項目、城北防護林營造林建設、思蒙河濱河段營造林建設、竹藝小鎮營造林建設、成樂高速擴容出口青神連接線營造林建設、金牛河營造林建設7個子項目,總投資2.9億元,建設期4年(2018-2021年),建設規模近6000畝,是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綠滿青神”生態建設項目。
青神岷江生態流域屏障建設項目只是青神縣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創新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闖關探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青神縣以“綠滿青神、綠色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為引領,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工程、民生工程,加快建設“環成都最美森林城市”,讓青神人民享受到綠色發展的甜頭,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