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25 11:15:27
責任編輯:羅思源
五谷豐登迎國慶 砥礪奮進振鄉村
青神縣舉行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鑼鼓鏗鏘眾歡騰,歡聲笑語慶豐收。9月21日,十里八鄉的農戶們匯聚在青神縣瑞峰鎮黃桷村村委會廣場,看民俗表演,嘗特色農產品,參與趣味競技,在“五谷豐登迎國慶 砥礪奮進振鄉村”——青神縣2019年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中,共享豐收、共慶豐收、共贊豐收。
趣味活動——搶收玉米。
活動在歡慶的鑼鼓聲中拉開帷幕,五面大鼓寓意五谷豐登,陣陣鼓聲擂響了豐收的喜悅。緊接著,牛兒燈、錢槍、歌舞等節目輪番上場,現場觀眾鼓掌叫好。
今年8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魯禮榮在活動中忙得不亦樂乎。“我現在是村里的老協會會長了,今天專門帶村里的歌舞隊來表演節目,一起慶祝我們的節日。”魯禮榮說,自從脫貧后,有了更多時間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感覺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黨和政府對我這么好,我還是想對社會做點貢獻。”
書法慶豐收。
黃桷村曾是市級插花式貧困村。近年來,該村根據自然條件和實際情況,大力流轉土地,引進“濤哥哥”奶牛場等農業項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讓農民就地在公司打工,不斷增加收入。
除了好看的,還有好玩兒的,文藝表演結束后,推雞公車比賽、舂糍粑等傳統民俗也閃亮登場,讓現場群眾大飽眼福。
雞公車運輸南瓜接力賽。
水田水球比賽。
在舂糍粑展示現場,3個碓窩一字排開,10個壯年男子兩三人一組腰披紅綢,手握竹棒,反復用力打,使勁擂,直到把糯米飯舂成細膩黏糊的一團。伴著“嗨咗嗨咗”的號子聲,現場十分熱鬧。“打糍粑是我們這里的習俗,打糍粑寓意著我們這里越打越旺!在今天這個豐收節的日子,大家在這里打糍粑慶祝,希望來年的豐收更大,老百姓的生活更好!”瑞峰鎮黃桷村村民王學平說,舂糍粑活動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展示民族風情,還可以共敘鄰里情誼,同慶五谷豐登。
舂糍粑。
在村委會廣場旁邊的一塊田地里,傳統的耕牛犁田體驗活動也在同時進行。“現在的農活大多都是通過機械化操作,又快又輕松。”今年52歲的村民羅通明樂呵呵地說,自2012年起,家里的3畝水稻就采用機械化收割,“以前用拌桶,我和愛人要用一個星期才能把谷子收完,現在機械化收割只需要一兩個小時。”讓羅通明感慨的還有,在20世紀80年代,他家的水稻畝產只有250公斤,現在畝產已經達到600公斤了。
曬豐收。
在擺滿農產品的“農夫市集”活動現場,一個個飽滿圓潤的冬瓜、南瓜堆起來,一串串金燦燦的玉米和紅彤彤的辣椒串起來,一顆顆土雞蛋整齊鋪開,群眾既可現場免費試吃,又可通過電商購買。“通過豐收節活動,我們還可以向大家推銷、宣傳自家農產品。”來自青神縣河壩子鎮安家壩村的女當家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義如樂呵呵地說,“前不久,我參加了村里的免費電商培訓。以后我們還想開通網站,專門推銷自家產的農產品,增加收入。”
熱鬧的農夫市集。
活動現場,除了體驗農耕文化,當地村民還就地取材,利用紅豆、黃豆在籮筐里拼出了五星紅旗,表達對祖國的深深祝福。
祝福祖國,紅豆和黃豆拼出五星紅旗。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在活動策劃上緊扣時代主題,將舉辦地選擇在市級插花式貧困村黃桷村,并將我和國旗合個影、鄉村振興繪畫展、寫對聯等融入到活動中。”青神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民豐收節鼓舞了大家振興鄉村經濟的信心,希望通過活動的開展,讓農民真正成為節日的主角,真正做到農民的節日農民過、農民的節日農民樂。
據了解,青神縣是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縣,全縣已形成椪柑、竹、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農業資源十分豐富。2018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2元,增長9.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