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0-26 10:47:29
責任編輯:趙娜娜
眉山網記者 郭僑 文/圖
宋加明給兔子喂食。
“這段時間兔子最容易感染球蟲,分辨的方法很簡單。第一,看糞便,如果帶黃色的液體,就表明感染了;第二,摸兔子的身軀,如果看起來壯碩,摸起來卻很瘦,也是感染的表現。”10月23日,在仁壽縣曹家鎮勤勞社區7組一養兔場內,46歲的宋加明正在為當地的養殖戶講解兔子的養殖技術。
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創業,從養雞到養兔,宋加明的人生起起伏伏,但他卻始終不忘初心,帶領鄉鄰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放棄高薪回鄉創業
在曹家鎮,宋加明是一位“傳奇”人物。因為偶然發現的商機,2006年年底,他放棄了在廣西務工時每年30萬元的高薪,毅然回鄉創業。
以前,宋加明從事的是飼料行業,一家養殖企業三年的年產值達到5億元,這樣的奇跡讓他對養殖業有了全新的思考。家鄉良好的自然環境、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自身發家致富的熱情與夢想,促使他下定決心回鄉創業。
2007年,在認真考察和摸清掌握相關情況后,宋加明在曹家鎮清泉村,采用“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由公司負責集中育苗與產品銷售,周邊農戶代為放養生長雞,這樣有利于雞場分散、規模適度,既能保證產品的田園生態特征,又能快速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市場競爭力。
“我們為養殖戶提供雞苗、技術、飼料,并負責銷售,農戶只需出場地和負責飼養。這樣一來,養殖戶的風險幾乎為零,利益得到保障。”宋加明介紹,2009年,他的養雞事業達到了頂峰,一年出欄150萬只雞,實現產值5000萬元,并帶動周邊80余戶村民發展養殖業。
由于采取遠離城鎮的放養方式,由農戶代為放養的雞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產品源源不斷銷往成都、重慶、遂寧等各地。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然天有不測風云。隨著市場日漸低迷,養雞事業也一日不如一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于是立即調整思路,把目光瞄準了養兔。”宋加明說。
說干就干,2013年,宋加明四處考察、多方學習后,在曹家鎮勤勞社區建起了養兔場。
目前,宋加明和妻子穩定地經營著一家兔業家庭農場,有種兔1200只,每年出欄兔子6萬只左右。每天早上7點,夫妻兩人就要去兔場巡視、清掃,然后配種、繁育、清洗產箱、照顧幼兔等。一直到下午5點,才開始每天的喂養,喂完一輪后,通常已經是晚上10點了。
同時,為帶領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宋加明還牽頭成立兔業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20余戶大戶和80余戶散戶,不僅向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還通過統一購買物資、服務等,讓社員共享優惠紅利。
“我家里養了600只種兔,一年可以自繁自養兔子3萬只,平均一只能賣45元。”仁壽縣虞丞鄉村民王秀英說,自己跟著宋加明學養兔,不用外出打工,既能照顧家庭,也能實現逐步致富。
“每到過年,我們還會準備一些腌制兔子出售,但為了保證品質,都是通過訂單式銷售。”宋加明表示,下一步,他將探索電商銷售模式,延長產業鏈,緊跟時代步伐,邁向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