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人民網
更新時間:2018-03-01 09:42:27
責任編輯:周剛
近些年,注重健康飲食的人越來越多。但我發現,很多人并沒有掌握精髓,常常陷入下面幾個誤區。
誤區1:聽說某種食物不好,就一口都不吃。網傳的“有害食物”多種多樣,有些確實營養價值低,比如薯片、可樂,對于這種食物,當然是能不吃就不吃。但是另一些被傳“不好”的食物,適量食用能為健康加分,應該被列入健康飲食。典型例子就是紅肉。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紅肉歸為2A類致癌物(即對人類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是因為研究證據表明吃紅肉量比較大的時候可能會增加腸癌的危險。雖然世界衛生組織都說了紅肉的“壞話”,但紅肉其實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和雞肉、魚肉等白肉相比,含有豐富的鐵。世界癌癥基金會對相關證據的評估是,每周吃不超過500克的紅肉并不會增加腸癌的危險。
誤區2:別人吃了效果好,自己也多吃。很多有特殊營養的食物對部分人來說有好處,吃了能改善某些生理功能,但另一部分人可能不太適合。比如紅薯富含膳食纖維,對有些人來說是“通便神器”,但是對于胃食管反流患者而言,吃了紅薯常常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加重反流癥狀。怎么判斷某種食物是否適合自己呢?咨詢專業營養師是最簡單快速的方法。此外,還需要仔細觀察自己攝入這種食物后的身體變化,如果不止一次出現不良反應,停止食用后不良反應消失,可初步判斷這種食物不適合自己。
誤區3:只吃某幾種營養好的食物。常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文章——《世界上最有營養的X種食物》,不少人對這些“超級食物”格外關注,甚至做到極致,只吃這些“營養好”的食物。這樣做并不明智,有損健康,因為人們無法通過單一食物攝入所有營養,而需要通過多種食物共同滿足身體需要。
誤區4:按量吃飯“強迫癥”。我接觸過幾個極端克制的減肥者,他們吃飯前要稱量食物,導致每天精神緊張。這樣的做法矯枉過正,頓頓嚴苛沒有必要。食物對人的影響是一個連續的、動態變化的過程,這頓吃多了,過幾天少吃點、清淡點就好了;中午肉吃多了,晚上可不吃肉蛋,多吃蔬菜。吃是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不要把吃飯當吃藥,定時定量。長時間這樣,容易暴飲暴食。
總而言之,健康飲食重在把握好度。飲食要多樣化,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禽魚肉蛋類、大豆堅果類等,具體可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劉 靜)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