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1-11-09 12:24:24
責任編輯:任楓楓
群眾事,無小事
一點一滴見初心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
仁壽縣堅持小切口辦大民生
小需求聚大作為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聽民生察民情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
扎實為民服務
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問需于民 由群眾提意見“干什么”
“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服務,幫我把門鎖修好了!”
“在免費理發的活動中,我換了一個新發型!”
“醫護人員來為我們開展義診,關心我們的健康,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
今年來,免費維修、義診、志愿服務等溫馨的小事,不斷在仁壽縣文林街道文林社區上演,這是該社區構建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所帶來的“紅利”,也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成功實踐。
在廣泛開展調查走訪的基礎上,該社區以“全齡共享,全域服務”為最終目標,創新提出“1+1+N”(即:搭建1個平臺,建立1個機制,社區、社會組織、熱心居民等多支隊伍共管共治共建共享)便民志愿服務體系,構建有溫度的15 分鐘便民生活圈,實現轄區便民服務到家。
只有先了解群眾需要什么,才能決定前進的方向。一直以來,仁壽縣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推進工作方式、作風、效果轉變,讓群眾在辦實事中感受變化。變被動征集為主動征集。結合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收集民生建議提案283件,征集民生事項345件。變替民做主為讓民做主。實行市縣鄉三級人代會人大代表票決制,票決出群眾呼聲最高的10個項目,優先實施、全力推進。
問計于民 由群眾當參謀“怎么干”
日前,記者從仁壽縣相關部門獲悉,為推動全域安全飲水,多個部門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專家評審組,共同商討《龍正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項目實施方案》。
據悉,仁壽縣全域安全飲水工程自 2013 年 6 月運行以來,經過持續建設和完善,現已覆蓋全縣 27 個鄉鎮(街道),隨著“進村入戶”工程的持續實施,供水覆蓋面積不斷擴大,鄉鎮用水量也不斷擴大。由于龍正鎮人口密度增大,部分老舊供水設施已無法滿足居民用水需求,影響正常用水。在廣大群眾的期盼下,實施龍正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護養護項目迫在眉睫。
該項目主要對龍正鎮原洪峰片區供水管網進行改造及戶表改造,通過改造可將優質自來水輸送到每家每戶,實現全域安全飲水,同時,有利于提高龍正鎮農村集中供水率,推動鄉鎮建設,對提高農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民有所盼,我有所辦”,這正是仁壽縣不斷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剪影。心至群眾,該縣以“三張清單”問計于民,展示為民擔當。
制定《仁壽縣“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清單》,重點圍繞著力貫徹新發展理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保障基本民生等5方面33項,明確責任單位、牽頭領導、完成時限,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形成《仁壽縣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聚焦最困難的群眾、最突出的問題、最現實的利益,拿出務實管用舉措74項。
建立《仁壽縣黨員干部及副科級以上(含非黨員)領導干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清單》,全縣黨員干部主動認領2件及以上實事,形成項目清單1.5萬余項,截止目前已完成1.1萬余項。
問效于民 由群眾來評判“怎么樣”
“現在,我們小區休閑設施齊全,不出大門就能鍛煉身體,晚飯后,在小區就能散步消食,生活越來越幸福?!边@是位于仁壽縣老城區的工行小區居民共同的“點贊”。
據悉,工行小區是1996年職工集資修建的住宅小區,在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后,新增的健身、休閑、電梯等設施,讓小區品質大幅提升。
和工行小區一樣,全新改造后的陵州小區也讓居民“幸福感”爆棚。走進小區,映入眼簾的便是平坦潔凈的道路、整齊有序的停車位和設計感十足的文化墻,濃郁的“鄰里文化”讓整個小區更加和諧融洽。
小城舊貌換新顏,百姓幸福樂開懷。近年來,仁壽縣關注群眾需求,通過不斷補齊功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方式,讓城區內的老舊小區居民由“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問效于民,由群眾來評判“怎么樣”。仁壽縣積極推進“五個優化”,主動公示黨員、領導干部辦實事清單和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對群眾不滿意的立行立改,接受群眾監督評判,變政府滿意為群眾滿意。
優化教育供給。新建改擴建學校27所增加學位24580個,撤并學校57所,實施薄弱學校改造項目55個,解決4200名學生寄宿問題。
優化醫療水平。調整優化基層衛生資源,形成“兩核六極多點”就醫新格局,切實緩解就醫難、就醫貴問題。全力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全縣總接種151.9萬劑次。
優化交通出行。構建“5678”綜合交通網絡,打造4個“半小時”交通圈(仁壽至成都半小時通勤、市域半小時到達、臨空半小時通達、縣域半小時出行),規劃改擴建農村公路777公里、橋梁36座。
優化生活環境。對全縣410個老舊小區按照“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標準進行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計劃改造完成81個。
優化便民服務??h鄉村全覆蓋開設“辦不成事”窗口,解決群眾辦事堵點、難點、痛點。分批次下放鄉鎮高頻事項139項、村(社區)幫辦代辦事項68項,實現政務事項就近辦、馬上辦。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僑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