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7-15 14:57:55
責任編輯:蹇瑋杰
“今天我已經賣出6單金彈子(學名瓶蘭花),有四單是外省的,營業額接近兩千元。”7月6日,丹棱縣張場鎮廖店村集體經濟公司生產大棚里,以金彈子為主的盆栽苗木長勢喜人,村上出資聘請的2位主播正在拼多多平臺上直播帶貨。自6月開播以來,平均每天銷售各類苗木10余盆,銷售金額達到兩千多元。
2018年,廖店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四川省山水廖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營綠化工程建設,村集體經濟規模逐漸累積到80萬元。今年,該村以縣委組織部專項資金為啟動資金,建設大棚、購買幼苗,同時與當地專業技術人員合作引進種植技術,開辟網上苗木銷售渠道,僅此一項又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十萬元以上。
“廖店村生態環境好,氣候土壤都適宜金彈子等觀賞性盆栽種植,加上我們集體經濟公司本身也在從事綠化工程,兩項業務相互促進,相信我們的村集體經濟規模將迅速追趕張場的其它村?!睋蔚甏妩h總支副書記劉斌介紹,近年來,隨著村集體經濟規模逐漸壯大,吸引了部分本地群眾就地就業,同時也增加了村上公益事業支出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在距離廖店村幾公里的總綱山脈腹地,張場鎮三合村被一行行錯落有致的茶樹點綴得十分漂亮,這也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特色產業。
“今年雖然遭遇了極端天氣影響了茶葉收成,但是也有五六萬的收益,已經非常不錯了。”三合村5組村民王佐剛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依靠家中10畝茶園迅速脫貧。
“為了種出好茶葉,賣出好價錢,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一般戶139戶,已經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蓖踝魟傊皇钱數匾揽坎枞~脫貧的群眾之一,據王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敏介紹,三合村現有茶園6300畝,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4家茶葉加工坊,全村茶葉年產值就達三千萬元。
在三合村委擔任文書并長期從事茶葉收購和初加工的王敏告訴記者,茶產業在當地穩步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品牌建設滯后、茶葉附加值不高等短板,這也是村黨委和廣大茶農下一步要突破的瓶頸。
沿著寬敞的奔康大道,記者來到了位于總崗山腳的張場鎮金峽村和大田坎村,這里是張場鎮糧油園區的核心區域,600畝水稻長勢旺盛,目前正是灌漿抽穗的關鍵期,稻田周圍隨處可見正在進行田間管理的群眾。
據張場鎮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借全縣大力開展退園還耕的東風,結合張場鎮實際,制定“壩區種稻,山區套種”的工作思路,逐村逐戶摸排種植現狀和意愿,分類制定措施逐步推開,確保種植面積在穩住現有基本盤的情況下逐年遞增,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打擊亂占耕地建房、挖湖造景等違法行為。同時,嚴格控制新增農村道路、農業設施建設用地使用耕地行為,全力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實現良田必須是糧田,并且是高標準良田的目標。
“山上不適宜種植糧食的地方我們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山下壩區堅定不移種植糧食,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據介紹,張場鎮在抓實抓好糧食安全前提下采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通過集體流轉土地、農戶進園務工等方式,帶動周邊農戶抱團發展。同時,還大力推進糧食生產的標準化、品牌化和智慧化,拓展延伸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提升附加值,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種糧食”到“植情懷”的轉變。在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已經形成糧油園區—老峨山景區—萬年玫瑰花基地—黃金峽示范帶。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俊涵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