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05 09:46:19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梁昊 文/圖
【編者按】
今年6月10日至6月12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省外事辦公室、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將在眉山舉行。會議旨在通過分享世界各地的典范做法和未來措施,提升小村落與大型城市群的關系,從而實現安全、包容和可持續的韌性發展。
我市在傳統村鎮保護發展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即日起,本報將從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村鎮保護性開發、開拓融合發展路徑等方面出發,探討梳理我市傳統村鎮傳承、保護、發展之路。
今年6月10日至6月12日,“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將在眉山舉行。此次國際會議選取了洪雅縣柳江古鎮和丹棱縣幸福古村兩個參觀點。屆時,眾多中外嘉賓將沿著古色古香的林蔭小道,踏著濃厚古韻遺風與國際元素交相輝映的石階,一邊欣賞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技藝展演,一睹眉山源遠流長的傳統村落文化。
這場規模宏大的國際性會議緣何在眉山舉辦?為何又選擇了柳江古鎮和幸福古村為參觀點?
是蓬勃的東坡文化、繁榮的古村文化塑造了眉山的文化底蘊,給了眉山承辦國際會議的“底氣”。
“先進文化促發展,提升農民幸福感。積極傳播正能量,鄉村振興做榜樣……”6月3日,在丹棱縣桂花村作平文化大院內,幾名文化志愿者正在王作平的帶領下排練群口快板《鄉村振興打勝仗》,吸引了不少村民觀看。
作平文化大院是丹棱縣第一個農民自辦的農村文化院壩。近年來,丹棱以政府引導為先、民間眾籌為基、群眾自發為本,走上了以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道路,逐步發展起了以作平文化大院為代表的100個形式多樣的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創新構建了“縣、鄉、村、院壩”四級文化服務網絡,解決了群眾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文化院壩成為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大舞臺、政策法規的宣傳點、農業科技知識的培訓點、鄰里矛盾糾紛的調解室,對促進鄉風文明、振興鄉村文化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據悉,丹棱縣“引導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國家級示范項目經過為期3年的創建,于2018年9月通過全國終期評審,在西部地區21個文化示范項目中名列第一,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典范。
鄉村文化振興不止在丹棱開花結果。在全市,眉山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實施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工程,深入開展“文化惠民鄉村行”“鄉村春晚”等活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數字化,打造農村“十里文化圈”,促進鄉村文化、社區文化、院壩文化蓬勃發展,不斷推動文化藝術惠民利民。
畫家在柳江古鎮寫生。
走進素有“煙雨柳江”之稱的洪雅縣柳江古鎮,青山、綠水、古樹、老屋四大元素構成的柳江獨特山水畫景觀隨即映入眼簾。于小鎮中閑庭信步,可以看到中西合璧曾家園、川西風情吊腳樓、仿古尋悠水碼頭,親水臨河古棧道、百年民居匯老街等眾多特色景點。在洪雅縣,五月臺會、復興耍鑼鼓、洪雅師道戲等25個省市縣級非遺項目時常走上街頭、登上舞臺展演,向人們展示古鎮的千年歷史,彰顯古鎮豐富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柳江古鎮緊緊圍繞“國際休閑文旅特色小鎮”的定位,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整理提煉民風民俗精華,每年定期舉辦書畫展、雅紙制作體驗、戲曲表演等活動,依托柳江書畫院和鄉紳文化茶樓展示雅紙、書法、繪畫、茶藝、鄉賢等地方文化。
柳江古鎮的建設打造推動洪雅從千年歷史文化當中走來,這只是眉山向世界呈現傳統村落文化的窗口之一。為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眉山充分挖掘東坡文化、三蘇文化資源,打造一批鄉村文化、農耕文化品牌,著力打造三蘇、江口、柳江、復興等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提升鄉村旅游、鄉村會節影響力。加快發展農村新興文化組織,培育一批示范文化龍頭企業、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
文化的傳承離不開精神文明建設。為涵養崇德向善、風醇物厚的文明鄉風,眉山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三蘇好家風”進農村活動,推動基層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力爭到2021年,在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今年,仁壽抬工號子登上央視舞臺、青神竹編代表中國竹編技藝走進國際視野、洪雅柳江古鎮和丹棱幸福古村入選聯合國歷史村鎮的未來大會參觀現場……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眉山文化項目借由更大的舞臺,被更多人關注,眉山正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推動東坡文化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推動眉山文化夢在世界的土壤中破土發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