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02 09:52:29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林茂春
水污染防治,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為加快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眉山,我市在“綠岸”方面也探索創造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交流推廣的“眉山實踐”。
“由村民選出保潔承包人,負責村上的垃圾收集和轉運,承包費由村民每人每月繳納一元錢建立村保潔資金庫,不夠的部分則由村集體經濟補貼。”丹棱縣丹棱鎮龍鵠村黨支部書記羅朝運這樣形容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龍鵠模式”的運作方式。
據了解,2011年以來,全市以龍鵠村為試點,探索創新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龍鵠模式”,并在全域推廣。通過“戶分類、村收集、鎮(鄉)運輸、市(縣)處理”的農村垃圾治理運行機制全覆蓋、“因地制宜、分類收集、村民自治、市場運作”的農村垃圾治理模式全覆蓋及村(居)民自治全覆蓋,杜絕垃圾“上山下鄉”,推進全市農村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進程。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垃圾轉運站294個、垃圾收集設施(房、池、箱、庫)16萬余個,有大型垃圾轉運專用車輛570余輛,其中壓縮式轉運車輛44臺,保潔車輛等各類環衛車輛2000余輛;全市農村保潔人員達到1萬多人,配備保潔人員的行政村占比達到100%。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體系基本完善,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收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
“龍鵠模式”只是我市推進守護“綠岸”的舉措之一。
據了解,為切實做好“綠岸”建設,我市還編制完成了《眉山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藍線范圍與管控要求;印發了《眉山市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方案》,有序推進河湖水域岸線管理。2017年以來,全市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行動,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2217家,治理4992家,實施畜禽養殖糞污減量化生產、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2.2%。2018年,全市拆除侵占河道、河岸非法建筑2處,清理侵占河道種植2700余畝;保水行動共打擊非法采砂29起,整治砂石場29家,打擊非法電魚109起;清理排查1611戶“散亂污”工業企業,整改1511戶;通過實施化肥減量增效和農藥減量控害行動,全市化肥使用量同比降低10.98%、農藥使用量同比降低3.75%;新建鄉村公廁97座、改建69座,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為83.4%;積極推進河湖渠系岸線綠化和節點綠化,新建和改造綠色生態廊道280公里、河道綠地8800多畝,栽植垂柳、海棠等綠植共77萬株;全市所有工業園區全部配套污水處理廠集中治污;全市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達10家,形成年處置28.3萬噸危險廢物的能力……一項項舉措正逐步將“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活圖景變為現實,全市河湖水質穩定達到Ⅳ類及以上。對此,群眾紛紛點贊道:“通過治理,眉山的河水更清了、河岸更美了!”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舉全市之力全面打響污染防治“八大戰役”,全面推進全域安全飲水、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垃圾處理三大工程,縱深推進“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四大行動,全力助推開放發展示范市和美麗眉山建設,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2018年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目標績效考評先進市,并在2019年春季全省民生滿意度排名市(州)第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