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25 09:44:19
責任編輯:陳敏
——寫在全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近年來,我市將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載體,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國際化、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思路,大力實施“1234+N”工程,著力構建完善的“文旅”產業體系,走出了一條以產業化為路徑、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融合發展為手段的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推動文旅融合
整合資源強實力
自古以來,眉山就有足夠深的文化底蘊和源遠流長的歷史記載。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的這里,是三蘇父子的故鄉,主要人文、自然景觀等景區景點達120余處,全市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30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9個……眉山具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
“我們有優質的資源、響亮的名片,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周邊的成都、樂山等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羅佳明這樣指出。
如何讓文化旅游這張“名片”叫得響、能發光?如何將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如何讓“藏在深閨”的景區景點走向大眾,助推文旅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眉山在思考,在行動。
積極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加快《眉山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5)》和《眉山市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編制,啟動《眉山市文化和旅游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前期工作。
深入挖掘以三蘇文化、長壽養生文化、竹編文化為代表的文化資源,塑造眉山“金字招牌”;依托瓦屋山、七里坪、黑龍灘堪稱世界級的高端稀缺旅游資源,堅持差異化發展,打造“生態牌”“養生牌”“休閑牌”,塑造生態旅游品牌形象;深入挖掘東坡泡菜、仁壽抬工號子、丹棱嗩吶、洪雅復興耍鑼鼓文化,塑造區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同時,我市還聚焦發展文化特色旅游,全面提升旅游的可進入性、可駐足性、可消費性和可回頭性,加快推進瓦屋山中瑞國際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區、黑龍灘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等建設,推動全市旅游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模式轉變。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整合三蘇祠、柳江古鎮、中國泡菜城、老峨山、中巖景區、丹棱幸福古村等16個重點旅游景區和近40個鄉村旅游景點,推出系列特色旅游線路。
通過頂層設計和深度挖掘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市文化旅游發展活力和潛力得到全面激發。
突出項目帶動
夯實文化旅游發展基礎
三蘇祠、瓦屋山、黑龍灘……放眼全市,一個個旅游景點宛如一顆顆明珠,在眉州大地閃閃發光、競相爭輝。
如何搭建好產品推廣平臺,抓住主體和整體營銷,將我市文化旅游“大戲”推上全國乃至世界大舞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是實現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為不斷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我市以釋放新需求、培育新動力為重點,不斷加大旅游項目建設力度。
加快推進恒大童世界、中法農業科技園、中日康養城、瓦屋山中瑞國際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區、黑龍灘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彭祖國際健康養老養生文化城、江口沉銀博物館、丹棱國家鄉村公園、國際竹產業展覽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做優特色文旅產業。支持洪雅縣七里坪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老峨山和大雅堂及東坡城市濕地公園創建國家4A級景區、玉屏山創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等。
同時,以品牌創建為抓手,積極梳理優質文旅資源,推進成眉文旅同城發展。柳江特色旅游小鎮項目、三蘇祠改造提升項目分別入選全國優選文旅投融資項目、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項目;三蘇祠博物館被評為“金熊貓”獎先進集體,瓦屋山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中國泡菜城等4個A級景區入選第一批市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另一方面,為完善文化旅游服務功能,滿足游客“一站式”旅游需求,我市充分發揮旅游項目帶動效應,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間工藝等資源,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了以文化豐富旅游內涵、以旅游促進文化消費的產業格局。目前,全市開發推出特色旅游商品、文創產品100余種,深受游客歡迎。
此外,著眼于提升旅游品味,我市還大力推進旅游公路、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旅游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文化旅游影響力不斷擴大。
搶抓發展機遇
創新引領增添活力
青石、古巷、石板路,雕花門窗、青磚瓦墻、古樸老宅仿佛在訴說久遠的故事,特色民宿、地道的家鄉味兒、濃濃的鄉愁肆意蔓延……在丹棱縣順龍鄉幸福古村,其悠久而厚重的古道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前來旅游。
如今的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到景區“打卡游”,更愿意選擇看民俗、看歷史、看文化,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質旅游。幸福古村的火爆,正是順應了新時代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新需求。
當文化“遇上”旅游,新的經濟業態被催生,文化產業價值被重塑。近年來,我市創新思路,以文化視角審視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傳播帶動旅游,通過深度挖掘全市豐富的文化內涵,全面激發文化旅游發展活力,擴大了眉山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據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市接待游客3010.47萬人次,同比增長10.94%;實現旅游總收入269.44億元,同比增長18.48%。
“文化+旅游”開啟了眉山全域旅游的“加速模式”,同時,全市上下也凝力聚智、不遺余力地通過不同渠道傳遞著眉山文化旅游新形象。
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形象,“走出去”“請進來”積極拓展旅游市場,推動文化旅游資源“活”起來。在西成高鐵眉山文旅冠名宣傳、央視整合開展眉山文旅宣傳,《中國新聞周刊》俄文版在俄羅斯進行宣傳,長沙、重慶開展專題文旅推介,全方位、立體化、多形式開展眉山文旅國內外宣傳營銷。
舉辦文化旅游節會活動,實現以節會賽事豐富旅游市場,助推文化旅游產業升級。并依托市區縣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將景區游覽和節會消費有機結合,吸引眾多游客來眉旅游。
“接下來,眉山將抓住‘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和天府新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乘勢而為、開拓進取,不斷加大我市文化和旅游產品開發和宣傳推廣力度,發展文化旅游經濟,努力將眉山建設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經濟強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我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五年努力,我市力爭累計完成文旅總投入1000億元以上、培育重點文旅企業100家以上,當年實現文旅收入1000億元以上,A級景區總數達到100家以上。
文化因旅游而興盛,旅游因文化而精彩,通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眉山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正在迎來新的春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