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1-16 10:10:45
責任編輯:任楓楓
2019年,我市立足地處成都都市圈,位于全省南北交通中軸線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全省文旅發展“一核五帶”總體布局,鎖定建設“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新興增長極”目標,圍繞融合發展、開放發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一區三帶四基地”發展格局,文旅產業發展成績斐然。
構建“融合發展”大格局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是我市文旅產業的發展戰略。
2019年,我市明確了建設“環成都文旅經濟帶新興增長極”的定位、“一區三帶四基地”的發展格局和打造“眉山新八景”的工作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我市以豐富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120處人文、自然景觀景區景點等資源為基礎,以文化資源形成旅游效應,大力實施“1234+N”工程,文旅融合“1+1﹥2”的發展新優勢初步顯現,研學游、會展游等成為文旅融合新業態——
從眉山到全國各地,從國內到國外,每年,來到眉山“研學游”的國內外游客接踵而至,全市8家景區被命名為全市首批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基地,全年共推出研學線路45條、培養研學導師41人、接待研學旅行團隊10余萬人次,實現爆發式增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國際(眉山)竹產業交易博覽會、東坡文化國際學術高峰論壇暨四川音樂周等重大會展活動讓不少來眉游客贊嘆不已;還有森林康養、山地露營、農耕體驗等旅游模式,把“吃、住、行、游、購、娛”和“商、學、閑、情、奇”結合起來,巧妙運用“+N”的理論,滿足游客多樣化旅游需求……
2019年,我市構建起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實現旅游收入476.4億元。
奏響“開放發展”最強音
開放發展是我市發展“主基調”,文旅產業也不例外。
牢牢扭住“開放發展”,2019年,我市著力走出去、引進來,提升眉山文旅產業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奏響眉山文旅開放發展“最強音”——
2019年6月6日,眉山文旅首次登陸俄羅斯,以《東坡故里 天府眉山》為題的文章在《中國新聞周刊》俄文版刊物上驚艷亮相,并在第23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現場發行3000冊,得到與會嘉賓好評;央視等媒體發布宣傳稿件2000余條;積極參加2019世界園藝博覽會等15個省外大型文旅展會活動,特色文旅企業、非遺傳承人等現場展示商品上萬件;走進重慶、長沙、廣州、貴陽、沈陽、惠州等地開展專題文旅推介25場次,推出眉山精品旅游線路10余條;參與境外營銷5次,開展境外文化交流活動2次、境外組織入眉文化交流演出6次;主辦或配合參與在我市舉辦的大型文旅體育節會活動140余個,整合推出20余條特色文旅線路……
我市還深入推進成眉合作,制定成眉文旅同城3張工作清單,落實工作任務22項;成德眉資四市共同在廣州、貴陽、沈陽等3大重點客源城市開展專場推介,市和區縣在成都開展宣傳推介6次,推出串聯成眉樂的精品旅游線路5條,與成德綿樂建立高鐵旅游聯盟,引進成都高水平演出16場次2萬余人觀演;成眉樂3市旅游執法支隊開展了文旅市場聯合執法;啟動“大峨眉”“大熊貓”“大遺址”等四川十大品牌區域合作,三蘇祠、瓦屋山入選“大峨眉”核心品牌,彭山區入圍“大遺址”文旅發展聯盟發起單位,東坡區、青神縣為聯盟成員單位,洪雅縣入圍“大熊貓”文旅發展聯盟發起單位。眉山文旅區域合作開放架構初步建立,“大聯合”效益日益明顯。
此外,我市還著力推動建設一個三蘇祠精品博物館等東坡文化傳承創新“七個一”工程,夯實眉山在東坡文化領域的“總部”地位;營造文旅市場“好環境”,筑牢眉山文旅開放發展基礎保障。眉山文旅產業開放格局不斷擴大。
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瓦屋山·中瑞國際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區、樂高樂園、恒大童世界、中法農業科技園、彭祖健康文化城、江口沉銀博物館、黑龍灘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數據顯示,全市在建和已簽約文旅項目32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項目個數、投資總量均居全省前列。
項目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市聚焦大項目,突出招大引強,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我市還聚焦品牌打造、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惠民活動等提升文旅品質,成績顯著。2019年,東坡區、洪雅縣成功入選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瓦屋山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榮獲“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標”;柳江古鎮成功入選“四川省特色文化旅游小鎮”“2019首屆文旅融合創新品牌50佳”;幸福村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選送旅游商品參加2019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四川賽區)暨2019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賽斬獲2金、12銀、16銅;成功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青神竹編體驗基地等5個基地被命名為全省首批非遺項目體驗基地;舉辦群眾文化活動2300余場,惠及300萬人次……一份份榮譽和收獲,疊加見證眉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眉山網記者 林茂春 李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