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6-17 10:04:58
責任編輯:何海娟
眉山網記者 劉寅 文/圖
千年文脈輝耀東坡故里,世界目光聚焦詩書眉山。作為城市名片,東坡文化讓眉山市民受益良多。在眉山市“三城建設”中,文化更是城市發展的“靈魂”,為城市塑造了驚艷新氣質。身處當下,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地轉化為旅游資源,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則是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本期深度聚焦眉山“五位一體”總體格局“三城建設”之文化篇。
深掘—— 將東坡文化融入城市
任何關于眉山的敘事,往往會以東坡文化作為起始。我市“文化城”建設,首先需要“擦亮東坡文化這張最大的名片”。
2017年,眉山市提出:奮力推進“七個一”工程,即,要做精一個博物館,舉辦一場研討會,打造一部舞臺劇,拍攝一部電視劇,籌辦一所東坡文學院,承辦一臺中央級晚會,打造一條精品文化旅游線路,讓東坡文化與群眾更“近”。
東坡文化舞臺劇。本報記者 王麗 攝
“我沒有參加過壽蘇會,但逛三蘇祠也是一種文化享受。這次我專門帶兒子來感受大文豪的風采?!?月14日,來自成都的彭婧一家利用周末時間來眉山度假,專程到三蘇祠游覽。
這是彭婧第二次到三蘇祠了。上一次是2018年8月,她和同事利用到眉山出差之便,到三蘇祠游覽,“那次剛好吃上了寄托東坡鄉愁的荔枝?!?/p>
蘇東坡的《寄蔡子華》中,有“手栽荔子待我歸”之句。為表達對蘇東坡的懷念,2007年,三蘇祠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原址補栽荔枝樹。2017年荔枝樹首次大面積掛果。2018年,眉山舉行品鑒會,邀請蘇學專家和游客一起品嘗,彭婧就是“幸運兒”之一。
“接地氣”的傳承東坡文化,用現代方式傳承東坡文化,就是為了讓其走進群眾生活,把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轉化為現實發展的生產力。同時,眉山還通過研討會廣邀國學大師、蘇學專家和國內外友好城市代表進一步研究蘇學;拍攝舞臺劇,為人們提供精彩的視覺盛宴,展現三蘇文化在眉山城市的內涵。此外,更將通過電視劇深度挖掘蘇東坡的人生傳奇和時代精神,把“蘇東坡”拍出來,把眉山“拍出去”。
東坡詩詞魔方。
與此同時,立足于將東坡文化融入這座城市,我市深度挖掘蘇東坡的“官員楷模”形象,圍繞其生平所思,將東坡廉政思想、民本思想、稅收思想等集結成篇,著力打造四川省廉潔文化教育的主陣地;深度挖掘“藝術巨人”形象,創造東坡情景劇、主題話劇、歷史紀錄片、網絡微電影等,適應新時代的文化需求;深度挖掘“生活大師”形象,著力打造三蘇祠、蟆頤觀、蘇洵家族墓的東坡文化尋根之旅,重點建設東坡城市濕地公園、東坡湖、遠景樓、四蘇公園等地標建筑,實現文城一體。
“無論處在任何時代,東坡文化的適應性都是難以比擬的。它足夠豐富,可以變幻出萬千色彩?!蔽沂刑K學專家劉川眉如是說。
文化無形,卻無處不在。眉山在推動東坡文化繁榮發展、加快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進程中,率先扛起了東坡文化的大旗,并通過深掘內涵,使之鳴合時代的需要,融合城市建設。
打造—— 為文化產業賦予新機遇
6月7日—9日,眉山市文廣旅局帶隊赴重慶市渝北區、涪陵區、大足區就區域文旅發展與合作,共同推進巴蜀文旅走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深入考察交流。各方就如何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歷史機遇,強化文化領域交流合作、聯合開展宣傳營銷、共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文旅人才交流培養、建立長效務實合作機制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并達成合作共識,并簽訂文化旅游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眉山地處環成都文旅經濟帶,當前又處于多重機遇疊加的黃金時期。如何搶抓新機遇,打造標志性文化產業?考驗著“文化城”的精髓。
今年5月9日,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堂講師酈波老師造訪三蘇祠時表示:“文化不是簡單的符號,她要解決的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文化要抵達生活,抵達生命。”
三蘇祠博物館館長陳仲文則認為,“實現東坡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賦予的新課題?!?/p>
銀杏黃葉下的三蘇祠。(資料配圖)
“去年,我們嘗試了一系列事件營銷。以現代媒介為載體,以文化為內核,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新穎奇巧的創意,實現傳播的最大化,效果不錯。”陳仲文說,“我們策劃了‘東坡丹荔遭松鼠偷吃,三蘇祠求妙招退鼠’這樣的話題,瞬間引爆互聯網,獲得‘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媒體千萬級的閱讀量,極大地宣傳了三蘇祠,傳播了東坡文化?!?/p>
借力現代媒介創新傳播東坡文化,僅是眉山讓東坡文化“活”起來的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市重點圍繞“一殿、一河、一寺、一村、一園、一湖、一街、一橋、一祠、一山、一苑、一心”,著力打造“三蘇文化走廊+旅游走廊+產業走廊”。與此同時,重點抓好四項工作:圍繞目標,做出有深度、有操作性的眉山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升文創產品數量、質量,提升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強龍頭產業,做好“文化+”的文章;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出臺政策留住從業人員。
據眉山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積極搶抓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巴蜀文旅走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契機,堅持“立足周邊、重點成渝、拓展一線(城市)、面向全球”區域合作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文旅對外開放合作,與成都、德陽、大足等8地深化合作機制,赴北、上、廣、渝等30余座城市開展宣傳營銷,組織話劇《蘇東坡》在北京、??诘?3個城市演出36場次,共同打造成眉樂等精品旅游線路15條,以區域合作引領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融合—— 把全域旅游做深做精
三蘇文化、忠孝文化、大雅文化、長壽文化……眉州大地孕秀奇,當前,我市各區縣依托自身優勢文化資源,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呈現出一幅“全域旅游”的美好圖景。
6月15日,記者從彭山區相關部門獲悉,投資5億元的江口沉銀博物館將于今年底開建。屆時,江口沉銀遺址所在的彭山區將以10里岷江做黃金旅游中軸,發展全域旅游,打造天府樂活城,建設環成都文化旅游經濟帶上新興的增長極和四川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仁壽縣是全市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縣。近年來,該縣依托自身固有的區位優勢,吸引了眾多高端休閑旅游項目接連落戶仁壽。其中,中鐵集團、云南城投投資打造黑龍灘國際旅游度假區,英國默林集團投資打造主題樂高樂園,榮盛集團投資打造農旅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廣西建工投資打造文創旅游枇杷特色小鎮……諸多項目的落地落實,正助力仁壽打造成為都市周末休閑度假優選地。
《瀟湘竹石圖》系列文創產品。
坐擁瓦屋山、玉屏山、青衣江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洪雅縣“康養度假”產業在全市獨樹一幟。如今,當地全面升級基礎設施建設,以更為精細化的服務,以滿足人們越來越旺盛的健康養生需求,助推洪雅文旅再上新臺階。
作為“大雅文化之鄉”的丹棱縣,以幸福古村為標志,將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發揮到極致,其重點打造的中高端民宿經濟,已成為丹棱文旅融合發展中的最大亮點。
青神竹編。
青神竹編作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早已揚名海內外。在青神,有上萬人從事竹產業,竹編產品遠銷歐、美、澳以及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業總產值超過30億元。我市將青神竹編的保護與發展納入“十三五”規劃,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將竹編產業做成產值過百億、帶動百萬人就業的“雙百”產業。
近年來,我市充分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國際化、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思路,著力構建完善的“文旅”產業體系,力爭將全域旅游做深做精。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市共接待旅游人數5162萬人次,增長7.8%;全年旅游總收入476.42億元,增長17.8%。在此基礎上,眉山市委政府進一步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實現旅游產業收入翻番,突破1000億元大關。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旅融合是大勢所趨。在推進“文化城”建設中,我市重點從“挖掘”“打造”“融合”三方面下功夫。我們相信,眉山人民定不負“千載詩書城”的美譽,定將早日創建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