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7-17 16:45:41
責任編輯:何海娟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青神縣始終使命在肩,從實際出發,致力補齊短板,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貢獻眉山青神力量。
白果鄉虎渡社區產業帶一角。
從“務工難”到“土專家” 一位貧困戶的重生
6年前,眉山市青神縣白果鄉虎渡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蘭建明因一只眼睛失明,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妻子譚福珍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高血壓病,行動不便;一家人的住房破舊不堪,生活很窘迫。
脫貧攻堅讓蘭建明一家看到了希望,通過精準幫扶,他種植了5畝多地的椪柑。為增加收入,他還一邊在椪柑合作社務工,一邊學習種植技術,最終成為椪柑種植的“土專家”;為拓寬銷售渠道,他利用電商平臺出售椪柑。2019年,他的椪柑部分投產,賺了六七千元;今年,他的椪柑賣了2.6萬元,純利潤達到1.5萬元。同時,他利用技術專長,幫助其他種植戶疏果打藥,一年也能掙1萬元。
蘭建明正在果園里勞作。
家里產業有了效益,蘭建明于去年主動申請退出低保。這時,其妻譚福珍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他便用剛脫貧攢下的積蓄,將妻子送到醫院做了手術。同時,為避免蘭建明一家因病返貧,社區還協助民政等部門,幫助其解決了大部分自籌醫藥費。
“扶上馬還送一程,這個恩情不敢忘。”今年48歲的蘭建明感慨道,沒有黨的好政策,他們一家不可能擺脫貧困;如今有了椪柑致富產業,女兒也在上大學,相信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從“發展難”到“產業興” 一個貧困村的蛻變
7月13日,走進青神縣瑞峰鎮楊柳漕村,“濤哥哥牧場”第二期幾千平方米的牛舍正在封頂;數百畝藤椒剛剛采摘完畢;村民自籌資金建設的公園內,向日葵、格桑花鋪滿水岸、路邊……這在5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作為曾經的市級貧困村,楊柳漕村因交通不便留不住人;發展蠶桑產業,卻因村民大多外出務工,家里無勞動力慘遭失敗;發展花卉產業打造“楊柳花湖”,由于沒有科學規劃,家家戶戶土法上馬,導致項目失敗……如何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轉思路、興產業、斬窮根”成為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一班人的共識。
楊柳漕村第一書記何勇(右)與藤椒種植基地業主交談。
要致富先修路。為此,村里組織村民代表走出去參觀學習。回來后,統一思想后的村民家家戶戶投工投勞,僅用38天時間修通了從楊柳槽村到青神高鐵站的路。
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村里又幫助村民發展脫貧致富產業,幫助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事肉羊養殖,如今他們每戶年出欄肉羊20多頭,收入6萬余元;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桃樹、李樹和晚熟椪柑種苗,現在全村散戶種植的桃樹、李樹和椪柑連片形成精品果園500余畝。
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給楊柳漕村的產業發展增添了活力: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流轉土地3000余畝打造種養循環奶牛牧場;蜀元精品果園600余畝椪柑產值過千萬;綠眾食品廠讓51畝荒地搖身一變成為“金窩窩”;曉容家庭農場350余畝優質藤椒園連年豐收……
楊柳漕村村級公園一隅。
道路通了、業主來了、生活好了,楊柳漕村于2016年摘掉了“窮帽”。為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隨后村里又謀劃建設村級公園。如今,楊柳漕村村級公園綠樹成蔭,籃球架、乒乓球臺等健身設施齊全,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接下來,我們還將打造300余畝的櫻桃和果桑采摘園、與濤哥哥農牧有限公司合作發展奶牛……”該村第一書記何勇表示,從貧困中走出來的楊柳漕村未來會變得更加美麗、村民會更加幸福。
從摘“窮帽”到固“根基” 一份優異的答卷
近年來,面對脫貧攻堅這個時代課題,青神縣主動作為、迎難而上,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及鞏固提升工作,嚴格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及問題整改工作,形成了脫貧攻堅工作新格局。
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工作要點,統籌推進;在26個已退出的市級貧困村繼續派駐“五個一”幫扶力量,實現全縣2400余名干部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全覆蓋幫扶;認真開展問題整改工作,確保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組織105名干部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全覆蓋排查,建檔立卡貧困戶問題全部整改到位,非建檔立卡特殊困難戶問題解決到位;開展應納未納、未整戶識別、死亡人口等問題核查,對全縣貧困人口進行了動態調整。
脫貧攻堅,楊柳漕村展新貌。
同時,采取金融扶貧等方式,帶動3800余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實現貧困戶“兩不愁”;圍繞安全住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方面實行政策幫扶,鞏固貧困戶“三保障”;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鞏固貧困戶安全飲水有保障、生活用電有保障、廣播電視全覆蓋。
接下來,該縣將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增強政治擔當、責任擔當和行動自覺,統籌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因地制宜發展水果、林竹、畜禽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切實增強貧困區域“造血”功能;扎實開展鞏固提升,保持脫貧攻堅期內脫貧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堅持做到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項目,堅持開展“回頭看”“回頭幫”,確保穩定脫貧;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做好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和組織發動工作;繼續深化推進“重補促”,找準在“三精準”“三保障”“三落實”以及資金使用、項目管理等各個環節存在的不足與短板。(記者 古良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