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2-04 09:48:22
責任編輯:熊莉
□本網記者 邱文清
12月1日,海拔1100米的老峨山山頂雨霧氤氳,寒意拂面。丹棱縣張場鎮岐山村2組半山坡上,陳遠良的獼猴桃園卻很熱鬧。冬季修枝、培養樹型、施有機肥,來自蒲江齊民農業公司的技術老師王毅的手把手講授,讓圍著聽講的岐山村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兼紀檢委員王正海和村上的幾戶獼猴桃種植戶受益匪淺。
陳遠良這塊地里有50多株獼猴桃今年初掛果,因為海拔高度適中、生態環境好、土壤有機質高,雖然產量只有500來公斤,但通過齊民農業公司的網銷渠道,最遠賣到了北京和重慶,賣出了16000多元的好價錢。
過去的岐山,山高、路陡,從岐山到張場趕個場,走路要3個小時,來回就是大半天。2017年建成的奔康大道,讓岐山村的優質生態獼猴桃二十幾分鐘就能運到山下的快遞點。岐山獼猴桃能夠走出大山,走進包括北京、上海、重慶等在內的大城市,也與王正海分不開。
以前,因為條件艱苦,老峨山里的東西,肩挑背馱也難運下山,賣不成錢?!白叱龃笊?,不再受窮”,是王正海發過的誓言。在武漢打工的王正海偶然在農博會展場看到紅心獼猴桃一斤要賣26元,讓在外輾轉務工多年的他動了回鄉想法:“老家山上如果能種出這樣的獼猴桃,說不定是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為了來年獼猴桃走向更遠地方,王正海(左一)和岐山鄉親邀請專家指導冬季管護。記者 邱文清 攝
回鄉流轉荒山,到一山之隔的獼猴桃種植大縣名山、蒲江拜師,向農技師請教,王正海帶著鄉親們,把獼猴桃種出了名堂。2015年開始,黨委政府關心,為老峨山片區脫貧修路、搞產業,投了不少資金。拍照片視頻,轉發朋友圈,手機收單發貨,年近五十的王正海,不光獼猴桃種得不錯,手機網銷也玩得好。岐山村每年幾百畝的獼猴桃、川茶等主打農產品,通過他的手機,銷路不愁,鄉親們也跟著脫了貧、致了富?!搬酱蹇隙ㄒ笞儤??!蓖跽P判氖愕卣f。
距離岐山村幾公里外的廖店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萬志均既喜也憂。喜的是,雖然還有半個多月才到冬至,他早已通過微信朋友圈,為廖店村3組已脫貧戶胡仕林的兩只山羊搞定了銷路;憂的是,因為需求大,在他微信朋友圈下單的1000多個土雞蛋缺了貨。臨近春節,土雞、土鴨訂單不斷,讓萬志均費盡腦筋,“貨賣不出去惱火。有了訂單,貨跟不上也焦人!”
2019年5月,從縣里下派的萬志均成為廖店村第三任第一書記。從精準幫扶到戶、改善基礎設施再到發展特色產業,萬志均不僅干勁十足,還喜歡為廖店村很有山里味的茶葉、脆紅李、土雞蛋等農副產品帶貨。他走村入組進農家,拍圖片在朋友圈吆喝。很快,城里的很多熟人就來找他幫忙采購。
個人的朋友圈畢竟能力有限,萬志均便與村里2018年就接觸電商的網格員楊麗華聯手,為村里的土雞蛋、長毛兔、茶葉等拍照片、拍視頻、搞直播,在拼多多、淘寶、抖音上展示廖店風景、賣廖店產品。廖店村的農副土特產逐漸有了名氣,買家越來越多。有了訂單,丹棱、洪雅縣城的快遞公司都主動上山,接貨發貨。
因為經常幫群眾帶貨下山,自稱廖店村“快遞小哥”的萬志均今年春節還上了央視,被鄉親們親切地喊為“網紅書記”。
萬志均正在廖店村直播賣貨。記者 雷同 攝
在老峨山十幾公里外的丹棱桔橙果小酒項目產業園,“果小酒”展示區裝飾時尚、色彩前衛,顯得年輕而有活力。不到中午一點,簡單午餐后的倪偉開始和來自成都的清甜商貿公司進行第二輪銷售談判。半個月前,才與重慶某公司簽訂了2000萬“果小酒”銷售合同的倪偉底氣十足。
不到30歲的四川威蘭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偉,是老峨山腳下一家傳統釀酒作坊峨山老窖的第四代傳承人。他的父親沉穩低調,更多專注于傳統手藝。大學畢業,逐步接手家族企業的倪偉,有著與父親不盡相同的想法。
在倪偉看來,張場白酒是當地品牌,峨山老窖作為其中之一,也有較好的口碑,但走的都是相對低端的土酒市場,一斤不過幾十元。大學畢業在外工作幾年后回鄉的倪偉決定幫助父親營銷產品。
立足丹棱大雅文化,以“雅”做文創包裝,父親的峨山老窖老酒有了新形象,并走出老峨山,逐漸成為眉山“一瓶酒”戰略的產品之一,生意不火但穩步上揚。
是就此守好家業還是走出老峨山?倪偉有自己的思考。丹棱的桔橙產業全國聞名,為何不把桔橙裝進酒瓶里,做一款新型果酒,主打年輕人市場?隨后,倪偉注冊公司,并推出“果小酒”系列第一款產品——“橙風破浪”。這款產品充分保留桔橙所含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酒精度只有6度。因為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喜好,加上倪偉親自設計的時尚包裝,不到半年,“橙風破浪”就走出丹棱,走進上海、重慶、成都等地,進入盒馬生鮮等一線商超,在果酒市場闖出了天地。
丹棱縣委、縣政府對回鄉創業的倪偉和年輕的“果小酒”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關心。8月,丹棱縣委組織部推出“黨建增惠”紅色貸政策,幫助協調銀行機構為倪偉的公司解決了2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繼“橙風破浪”后,“果小酒”家族更增添了“桃金皇后”“青舞飛揚”等眾多產品。訂單紛至沓來,日產達到2萬瓶,倪偉的“果小酒”后勁十足。
12月,倪偉的“平武青梅果小酒項目”在綿陽市平武縣建成投產。把丹棱桔橙裝進瓶子里,走到老峨山之外更遠的地方,個子不高的倪偉,心底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采訪后記
因老峨山地處偏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綠色生態的獼猴桃、茶葉等優質農產品過去藏在深山無人識。2015年開始,老峨山片區脫貧攻堅工作干得熱火朝天。從規劃建設20多公里環山奔康大道,為老峨山區群眾出行、脫貧打下堅實基礎,成為老峨山區的致富路、幸福路,到返鄉務工能人王正海、縣農業農村局駐村第一書記萬志均和回鄉創業大學生倪偉借助互聯網把老峨山“山貨”帶出大山,成為持續奔康的新產業,如此變化,有脫貧攻堅國家戰略大背景下的“紅利”,更有鄉村人才資源回流“智力”撬動。
事實證明,抓基礎設施、調產業結構、育帶富人才,要把鞏固脫貧成效和助推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哪一個都不能少。2019年,岐山村生態獼猴桃和川茶80%以上通過網銷走出老峨山,廖店及附近村農副產品通過拼多多、淘寶、抖音等平臺銷售額過百萬元;扎根當地桔橙產業發展基礎的“果小酒”半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走向上海、重慶等都市——實打實的數字顯示,更多的老峨山“山貨”正在源源不斷地“出山”,更多脫貧奔康的故事還在繼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