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2-16 09:21:58
責任編輯:熊莉
全市駐村幫扶“大回訪”工作深入開展,1028人回訪16186戶,進一步摸清群眾所需所想所盼
□本網記者 彭林
“村里變化真大,經過幾年脫貧攻堅行動,產業發展情況喜人,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親們住進了新房,有電視、有自來水,有的還有小轎車。”11月16日至30日,省脫貧攻堅辦組織全省已輪換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回訪曾經工作過的村。對此,我市積極響應、精心組織,已輪換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積極參加回訪,借機“回家看看”,脫貧攻堅成效讓他們感慨萬千。
據介紹,這次已輪換扶貧干部“回村看看”活動,主要采取座談交流、個別訪談等形式開展,宣傳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方針政策,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引導群眾堅定穩定脫貧、持續奔康的信心決心,進一步摸清群眾所需所想所盼,共同分析本村當前的幫扶工作短板弱項,幫助尋找解決辦法。
回村看看
干群有說不完的話
“你咋個來了!”11月27日,建檔立卡貧困戶徐群一路小跑過來,一把攥住黃雪梅的手。“回‘娘家’看看,大家都想你。”兩人邊說邊往核桃地走。
2015年8月到2019年8月,黃雪梅在仁壽縣龍正鎮西蟬村(原洪峰鄉和平村)任第一書記,她不辭辛勞幫助村里調解糾紛、發展產業、爭取項目,使該村擺脫了貧困落后的面貌,與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她不愧是農民的女兒,我們的貼心人。”這是群眾對她的一致肯定。
“你可是我的精神支柱!”徐群回憶起黃雪梅駐村工作的時光。由于中年喪夫,徐群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還要贍養近80歲的父親,生活極度貧苦,是黃雪梅無數次地鼓勵與幫助,讓她重拾生活信心。
“現在家里種了10多畝核桃、2畝柑橘,還養了母豬繁育小豬。”“要繼續鼓足信心,發展產業,你們一家過得幸福我才能安心。”“收入穩定,充滿了干勁!”……你一言我一語,兩人喜笑顏開、其樂融融。
這樣美好的情景也在該鎮凈土村駐村幫扶“大回訪”座談會上發生。“感謝黨的好政策,人民的好干部。你們在百忙之中還抽時間來看望、關心我們。”“當初,我因病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享受了黨的好政策,實現了脫貧致富,過上吃穿不愁、衣食無憂的好生活,這是以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村民們言表感恩。“你們脫貧了,我也成長了。以后無論我在哪里,絕對不會忘記鄉親們,還會回來看望大家。”原駐村干部說道。整個回訪座談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進行,足足兩小時,大家有說不完的話語,有交流不完的感情。
用心用情
摸清群眾所需所盼
“目前家里發展哪些產業?收入怎樣?”“有什么困難和問題?”曾是東坡區多悅鎮海珠村(原天公村)第一書記的李沁源,在回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文軍時,了解到其公益性崗位已經到期,而其家庭情況需要一份工作。“你別擔心,我幫你想辦法。”李沁源打算通過申報2021年的公益性崗位為他增加收入。
“樹高千尺,也不忘扎根在鄉間,為民服務是我們一生的志愿。”這是已輪換扶貧干部的共同心愿和行動寫照。
此次回訪,已輪換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與群眾面對面座談交流,共同暢談生活變化;做好政策解讀,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算清脫貧攻堅政策賬、收入賬、實惠賬、保障賬、社會幫扶“五本賬”,提升群眾感恩之情,堅定群眾致富信心;采用探望老朋友、“拉家常”敘舊等方式了解民意,聽取和收集群眾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收官后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選派等方面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摸清群眾所需、所想、所盼,明晰下步工作方向。
據統計,全市已輪換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1028人參與回訪,共回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監測戶等16186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753戶,收集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衛生保持差、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236個,征集延續脫貧攻堅惠民政策、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培育發展特色產業等建議1359條。
解決問題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
回訪發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建議怎么辦理?“將及時研究和解決回訪中收集的問題和建議,切實發揮幫扶部門職能優勢,幫助聯系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全市各級各部門將進一步穩定組織機構,選優配強干部隊伍,繼續保留駐村的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引入市場機制經營壯大集體經濟組織,為解決村級公共事務賦能。
同時,持續關注邊緣戶和返貧監測戶,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依托現有結對幫扶關系,持續落實好“一戶一策”各項幫扶措施,培育壯大富民產業,抓實救助政策和兜底保障,不斷夯實脫貧基礎,提升脫貧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