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售200萬余元,彭山這位“果王”有什么秘籍?
2021-08-17 14:13
1
/
廖磊用手機操作數字化散熱系統。
采摘葡萄。
工人打理果園。
廖磊獲評彭山區(qū)2021年度葡萄“果王”。
游客滿載而歸。
滴灌設備。
初秋時節(jié),瓜果飄香。作為全市最大的葡萄產業(yè)種植基地,彭山區(qū)廣袤的農村大地上一片忙碌豐收的喜悅場景。
8月17日上午,走進彭山區(qū)公義鎮(zhèn)公義場社區(qū)鼎加家庭農場,5名工人正忙著將剛摘下的葡萄打包裝箱。她們動作麻利,分工合作,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這是今天要發(fā)往深圳的1000斤訂單,下午4點,水果收購商會準時來拉貨。”農場主廖磊說,。
今年29歲的廖磊是彭山區(qū)2021年度葡萄“果王”,在家庭農場里種植了50畝葡萄。今年7月底,農場剛開園,來自遼寧、江蘇、貴州三地的水果收購商,3天內就將14畝陽光玫瑰收購一空。“農場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批發(fā)、游客采摘為主,到了采摘期根本不愁賣。”廖磊介紹,今年葡萄行情持續(xù)向好,銷售額有望實現200萬元以上。目前,農場還有2.5萬公斤藍寶石正處于采摘期。
葡萄銷售火爆的背后,是廖磊堅持綠色種植、推進農業(yè)現代化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2018年,乘著彭山區(qū)全域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廖磊放下成都的餐飲生意,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種植葡萄。通過前期的市場調研,他瞄準陽光玫瑰、藍寶石等市場稀缺葡萄品種。由于缺乏管理技術,他種植的第一批2400株陽光玫瑰以失敗告終。
廖磊沒有放棄,經過短暫的思想調整后,他赴西昌、云南等地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建聯棟大棚、鋪滴管設備,堅持用有機肥、少打農藥,發(fā)展綠色種植。為了種出優(yōu)質的葡萄,廖磊攜家人搬進了農場。農忙時節(jié),他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查看果園濕度、葉片和果子的變化。廖磊愛看書、好鉆研,抹芽、定枝、摘芯、疏花、疏果、套袋,葡萄種植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他都牢記于心。
經過一年的精心培育和管理,2020年,廖磊的農場畝產達1300公斤,年銷售額達170萬元。有了第一筆收入,廖磊又引起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50畝果園全部安裝數字化散熱系統。這種系統可連接到手機終端,實現自動化管理,好處在于可減少開溝步驟,打破了傳統種植模式,以方便果農通過機械化打藥、鋤草管理果園。今年,農場畝產達1600公斤。
如今,在廖磊的帶動下,當地10戶種植戶相繼安裝了數字化散熱系統。廖磊成了當地的種植能手和農業(yè)現代化的傳播者。當地和周邊的種植戶前來學習取經,廖磊熱心傳授種植經驗,毫無保留。
今年7月,廖磊積極參加彭山區(qū)葡萄“果王”評選大賽并榮獲“果王”稱號。近一個月,來自成都、眉山等地的游客紛紛到農場采摘葡萄,體驗鄉(xiāng)村采摘的樂趣。“我們慕名而來,剛嘗了一口,葡萄很甜,老板人也不錯,‘果王’稱號名不虛傳。”來自成都的游客王先生表示。
目前,農場有9名固定工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并帶動200余人實現就業(yè)增收。“下一步,將擴大種植規(guī)模,持續(xù)走高端精品路線,持續(xù)推進農業(yè)現代化,進一步做大做強家庭農場,帶領更多的父老鄉(xiāng)親實現增收致富。“廖磊表示。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丹梅 實習生 何亞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