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4-25 17:13:07
責任編輯:蹇瑋杰
人間四月芳菲盡,壽鄉橘花始盛開。
隨著春風送暖,位于彭山區黃豐鎮的大片柑橘花爭先綻放,伴隨著濃濃的橘花香氣,一年一度的橘花節正在進行中。
4月13日,記者沿著一條嶄新的黑化產業環線,循著花果香來到黃豐鎮豐華社區。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橘花節另辟蹊徑,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讓大家“云”觀賞。
“直播中,大家除了關注到黃豐柑橘‘花果同樹’的神奇景觀,還留意到我們社區便利的產業道路。”該社區工作人員劉香一邊直播,一邊向記者介紹,“很多人都留言感嘆說,你們社區的路太漂亮了,離果園又近,真是太方便了。”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便利了村民出行、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在“四好農村路”的有力支撐下,許多像豐華社區一樣的村莊美麗蝶變,一幅“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的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據了解,當地的產業道路修建由來已久,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推動柑橘產業發展,豐華社區又在原有道路基礎上進行了加寬、黑化、美化,建成了一條條“四好農村路”,今年年初,還在果園里新建了9.8公里的“四好農村路”。
“這片果園就在路邊上,工人從地里采摘起來,路邊上就能選果、裝箱、稱重、裝車,很方便。”該社區2組村民何紅一邊忙著記賬,一邊笑稱,“我要趁著這段時間的行情好,趕緊把不知火賣掉,接下來,再瞅準好時機,下樹果園里的清見。”
據悉,何紅種植了30余畝柑橘,包括耙耙柑、不知火、清見、夏橙等多個品種。她說:“我的柑橘從11月份開始賣,要一直賣到第二年的7月份不斷檔,一年產量能有10多萬斤,從多年的種植經驗來看,賣柑橘不能著急,要瞅準時機慢慢賣。”
一般來說,果農在水果成熟后,大多會急著銷售,那對何紅來說,“慢慢賣”的底氣到底來自哪里呢?
“現在,我們的路加寬了,大車能直接開到果園旁邊,少了很多轉運環節,老板更愿意來買了,給的價錢也更高了。以一輛9.6米的貨車為例,一車能裝3萬斤左右柑橘,光是人工轉運費、上車費,一車就能節省2000元左右,省下來的錢其實都進了果農自己的口袋。”何紅說,同時,今年年初,果園里還新建了4條“四好農村路”,這也為大家省去了一大筆采果費,而且還更好請工人,所以她一點都不著急。
在該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何建英看來,“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不僅為黃豐的果農節省了勞動力和成本,也為他們提供了更舒適的出行條件。“此前,黃豐鎮的柑橘往外運輸只有一條路,彎道多,路況也不好,還經常遇到修路堵車。”她說,現在新改建的產業環線直接連到岷東大道,然后上簡蒲高速,道路整潔、寬敞,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柑橘產業發展,“全鎮3.7萬畝柑橘,每年能產8萬噸左右,都能銷售一空,實現產值3.5億元。這些產值背后,‘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功不可沒。”
“截至目前,全鎮有25公里‘四好農村路’,今年還計劃打造兩條‘最美鄉村路’。”該鎮相關負責人李科說,道路建好了,產業發展了,群眾才能致富,鄉村才能振興。
在該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何建英看來,“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不僅為黃豐的果農節省了勞動力和成本,也為他們提供了更舒適的出行條件。“此前,黃豐鎮的柑橘往外運輸只有一條路,彎道多,路況也不好,還經常遇到修路堵車。”她說,現在新改建的產業環線直接連到岷東大道,然后上簡蒲高速,道路整潔、寬敞,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柑橘產業發展,“全鎮3.7萬畝柑橘,每年能產8萬噸左右,都能銷售一空,實現產值3.5億元。這些產值背后,‘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功不可沒。”
“今年還計劃打造兩條‘最美鄉村路’。”該鎮相關負責人李科說,道路建好了,產業發展了,群眾才能致富,鄉村才能振興。
近年來,我市的一個個村莊發生的一系列美麗蝶變,背后都離不開“四好農村路”的有力支撐。
黃豐鎮的“四好農村路”建設,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能,是“鄉村振興,交通先行”的一個生動體現。
作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近年來,彭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優化健全農村公路建管養運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該區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805.6公里,等級公路占比97.4%,農村公路網密度為173.2公里/百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市前列。所有鎮(街道)、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公交車、100%設立物流節點,所有村(居民)小組通硬化路,實現了所有鎮(街道)15分鐘上國省干線,30分鐘上高速公路,建成全域“半小時經濟圈”。
在彭山的率先垂范下,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路為引領,構建了四通八達的農村交通網絡,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982公里,實現鄉鎮通等級路、建制村通硬化路、鄉鎮和行政村通客車、鄉鎮郵政寄遞物流服務站點“4個100%”。
這些數據便是我市著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進一步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切實為村民出行帶來便利,提升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邁出的堅實步伐。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