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6-22 08:23:14
責任編輯:楊熹
萬象創新科技產業園成功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眉山高質量發展配置起高能級創新引擎。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支志明在眉山天府新區轉化科技成果,阿格瑞項目打破OLED材料被國外“卡脖子”問題。
“985”碩士劉沈廳返眉當起職業農民,開辦“綠領英才班”,帶動周邊近千名群眾發展現代農業,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四川大學眉山校區正式落戶眉山,在眉高校達13所,總數居全省第三。
杉杉科技、美國雅保、中創新航、研一科技等鋰電頭部企業陸續布局眉山,先進制造業人才奔涌而至。
創新社區、校區、園區“三區聯動”工作法,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相關工作經驗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
一張張靚麗的“成績單”背后,無疑是眉山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厚植人才沃土,激發人才活力,不斷開創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寫照。在智聯招聘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報告2021》中,眉山連續三年入圍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千載詩書城”在新時代繼續延續著兩宋“八百進士”人文薈萃的歷史榮光……
引才
——創新“政策鏈”,下好“先手棋”
2020年9月7日,在一眾金融機構和高層次人才的注視之下,“海歸”博士魏剛與市委人才辦、眉山市工投公司簽約,成功領走了2000萬元眉山市高層次人才基金首批投放資金。簽約結束后,數十名高層次人才將市委人才辦負責人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咨詢眉山市支持人才創業相關政策……
設立2.5億元規模的高層次人才項目基金,只是眉山市近年來完善人才政策支持鏈,激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一個縮影。像魏剛這樣享受政策激勵,在眉山創新創業的國、省級高層次人才已有97名,相關高層次人才項目已有百余個。
為下好這步政策“先手棋”,眉山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人才創新創業所面臨的各類問題、難題為導向,系統出臺了分類認定、項目資助、安居保障、創新激勵等8大類37項重點人才政策,每年統籌人才專項資金1.6億元用于人才創新創業獎補,輻射專家人才近萬人。
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眉山市正以“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制定發布眉山市人才新政、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等,未來5年還將統籌3.5億元資金直接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為眉山高質量發展集聚一批科研能力強、專業造詣高、帶動能力強的“高精尖缺”人才。
育才
——緊扣“產業鏈”,下好“定盤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人才的競爭首先是人才培養的競爭。
眉山市始終把人才培育放在人才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分層次分行業分地域開展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人才培養培育,為眉山人才緊扣產業發展壯大總量、提高質量定盤穩局。
遞進實施“眉州本土菁才”培育行動,近三年組織經信、科技、教育、人社等8個部門分行業分批次開展眉州名匠、眉州名師、眉州名醫、眉州名廚、眉州田園名星、眉州文藝名家、眉州創新型企業家、眉州創新型科技人才八類本土人才培育,示范培養1330名能帶動行業專業發展的本土菁才;并通過成立人才工作室、領辦項目等形式支持本土菁才發揮引領作用、帶動5000余名本土人才培養。
持續實施校企“產教訓”融合發展計劃,充分調動市內高校和企業的積極性,鼓勵10所高校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1+3”主導產業,建成23個產業學院,開設主導產業專業13個,創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企業新型學徒培育制度,支持高校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每年為重點行業企業培育3萬名“精準匹配、來之能用”的高素質青年人才。
大力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依托龍頭企業建立6個高水平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職業素質綜合性培訓、轉崗轉業培訓等10大類職業人才培訓,“產才融合”培育模式走在全省前列。打通成眉職業培育機構資質認證通道,建立兩地政府、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等多元主體參與的人才協同培育機制,共同開發適應兩地經濟發展的職業(工種)培訓示范教程,大力開展“產業鏈+人才鏈”人才協同培養,每年培養“產業鏈”職業技能人才約1萬人。
用才
——激活“創新鏈”,下好“關鍵棋”
地薄者大木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
專家、“大咖”齊聚眉山,這只是眉山人才工作的第一步。搭建起創新舞臺、連接起創新鏈條,才是讓眾多專家、“大咖”聚眉興眉的關鍵之舉。
2019年1月30日,市委人才辦、眉山高新區和四川天府峨眉計劃專家聯誼會合作共辦的四川眉山新材料產業示范園在眉山落地,以高于全市其他人才30%的標準,給予入園創業人才廠房補貼、購置設備補助、人才安居補助等14項支持,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譚鴻等16名國、省級高層次人才應邀入園。“在這里,我得到了場地租金、人才項目補助等眾多支持,關鍵是新材料創新產業鏈在這里已然成型,科技創新好似如虎添翼?!弊T鴻有感而發。下一步,示范園將根據譚鴻團隊功能聚氨酯吸附材料項目中試成果,為項目引來風投資本、協商更大場地,建成一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孵化器、眾創空間、重點實驗室……眉山人才創新平臺加速建立,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化基地等省級創新平臺82個,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市級平臺53個,為眾多人才企業創新發展添加了“加速劑”。
采取“揭榜掛帥”“軍令狀”等激勵機制,引入中物院、省食品發酵研究院等專家團隊,建設天府眉山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中物院智能通信研究院、四川東坡中國泡菜研究院等8個重點產業研究院,為眉山重點產業引領發展打了“強心針”。
市政府與香港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重慶大學等14所知名高校達成校地政產學研合作,落地川大眉山校區、華西醫院眉山醫院、北外東坡學校、重大(眉山)技術轉移中心等重大項目11個,全力推動眉山建設地區教育中心、科技中心、醫培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眉山全域創新驅動發展裝上了“核動力”。
留才
——優化“服務鏈”,下好“長遠棋”
環境好、生態優,則人才聚、事業興。眉山始終以“最舍得”的態度,推動金融資源傾斜投向人才、創業服務全力滿足人才、安居條件優先供給人才,構建起人才全鏈條服務體系。
“近期,眉山市及青神縣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創業貸款、政府補助等5500萬人才金融支持,在項目爭取、專利申請等科研活動中主動服務企業,人才子女入學、醫療體檢、公積金升額提款等服務也非常暖心。特別是青神縣啟動創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后,人才服務更是‘保姆式’地無微不至。”四川省特聘專家、“斑布”董事長沈根蓮邊說邊展示著新獲得的省專利一等獎,顯得特別高興。
為解決人才創業最大的難題——資金,眉山市建立了8只總規模200億元的創新創業類基金,創新成德眉資科技創新券互認互通機制,協同金融機構開發成果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應收賬款質押貸等人才創業金融產品,推動10家人才領辦企業在天府股交中心掛牌、實現4筆186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全面建起人才創業“投、貸、貼、補”綜合金融支撐體系。
打通人才創新綠色通道,眉山市積極推進數字政府“一網通辦”改革,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證照分離”等改革落地,成眉100項政務服務異地通辦,人才創新創業十分便利。與成都共建“科創通”平臺,促進成眉科技服務、技術市場、創業導師、雙創平臺等資源共享。吸引商事調解、科研法律服務等50家法務機構集聚眉山,大力開展知識產權侵權跨區域跨部門辦案協作,人才科研成果得到有力保護。
建立黨委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全市670余名黨政領導聯系服務人才1600余人,每年解決人才困難問題近千個。市縣發放“眉山優才卡”等人才綠卡444張,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醫療體檢、公積金提款等14項暖心服務;推動“蓉城人才綠卡”與“眉山優才卡”在醫療服務、人才安居、交通出行等5個方面開展互認服務。推動成眉社保服務、工傷保險、勞動監察、公積金服務等8個人力資源服務同城化,全面提升眉山人才宜居宜業生態環境。
濟濟多士,人才蔚起。
如今的眉山,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人才發展迎來了大好的機遇,人才驅動增添了強勁的動能。展望未來,眉山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廣開進賢之路,打造聚才洼地,為眉山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來源丨梅才軒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