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2-17 08:44:36
責任編輯:衛琳霞
制造強區
春節期間,彭山區15戶規上企業持續生產、1700多名員工在崗。節后,各企業鉚足勁頭開工生產,奮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
近日,雅保四川年產5萬噸氫氧化鋰鋰電池材料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揮舞巨臂,車輛來回穿梭。該項目總投資5億美元,達產后預計年產值80億元。這是迄今為止雅保在中國最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也是2021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資最大的制造業單體項目。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彭山區后發追趕的希望和底氣。近兩年來,該區在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中找準定位,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西部濕電子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聚集區。
“確保一季度GDP增速6.1%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以上、固投增速10.5%以上。”今年1月,彭山區緊扣市委“奮戰一季度、奪取開門紅”部署要求,制定工業經濟“開門紅”專項行動方案,編制2023年制造業工作計劃,推動一線抓協調、抓督辦、抓推動。
彭山將2023確定為“重大項目沖刺年”,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強化包保聯系、跟蹤督導、精準調度推進機制,著力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提速項目編制儲備、招引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
擔當著建設開放發展先行區和全省鋰電池及材料產業生產基地的使命任務,彭山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區,持續圍繞重大制造業項目做文章,形成集群效應;加快補齊科技創新短板,著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堅持以轉型升級為關鍵,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再造一個“工業彭山”;堅持以項目建設為引擎,讓彭山高質量發展“含金量”十足。
“以現代特色農業園區為載體,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2023年,彭山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兜牢糧食安全底線,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健全田長制責任體系,推廣智慧管理系統,嚴守8.36萬畝耕地和7.5萬畝基本農田紅線;持續強化“六片”示范,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3000畝;以稻藥園區為核心,大力推廣糧經復合種植模式,爭創國家級糧經復合產業園區;持續推進穩糧擴面、退果還糧,糧食播面穩定在20萬畝以上、產量突破10萬噸。
持續提升葡萄、柑橘、獼猴桃三大特色產業質效;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完成農副產品冷鏈倉儲配送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全力推動“彭山澤瀉全產業鏈管理規范及質量標準提升示范工程”,打響“壽香稻”“彭山澤瀉”“彭山川芎”等本土品牌;提升特色產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加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省級示范社、市級以上家庭農場力度。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農村公路新改建、農村路燈照明工程、鎮(街道)雨污管網延伸改造等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穩定達100%;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大類文明實踐活動,扎實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評活動;打造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鎮1個、市級以上鄉村振興先進村5個。
2023年元旦前夕,彭山江口沉銀博物館最后一塊頂板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項目主體結構正式封頂。據悉,江口沉銀博物館將成為與三星堆、金沙博物館相媲美的重要歷史文化地標。目前,該項目正加快建設,力爭今年完成博物館內外裝修、總坪及景觀、展陳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預計2024年完成整體建設并投入運營。
2023年,彭山區錨定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和蜀中文博高地“一區一高地”目標,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地方傳統文化,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消費企穩回升,塑造堅定文化自信的“彭山載體”,探索文博文旅融合“新路徑”。
加快推進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公園、江口沉銀第六期考古發掘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江口古街歷史建筑修繕項目,加強對文保單位的保護力度,積極探索“政府+企業+高校+社會組織”合作模式,統一規劃特色文化村落、修古復古。
加強文旅文博IP開發和轉化,加快推動地方傳統文化向產業化發展;抓好非遺保護傳承,舉辦好2023年彭山區首屆非遺文化展示和“三月三朝山會”等活動;引導和鼓勵鎮村結合自身特點,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
開發“遺址+旅游”“古鎮+休閑”等特色旅游精品路線,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深入推動農旅融合,以通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紐帶,全力打造研學基地;啟動萬家水碾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打造新型消費場景,加大服務業品牌培育力度,新增限上商貿流通和規上服務業企業17戶以上,精品酒店(民宿)達到5家;利用好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眉山系列活動,抓住節假日節點大力開展主題促銷活動,全面激發消費活力。
“家鄉的變化實在太大了,讓我非常想留在彭山,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春節期間返鄉后,看著家鄉變化,彭山人張玉沖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城鎮化率達到61.09%,同比提高1.65%;完成城建項目20個,改造老舊小區56個;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成功創建首批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2022年,彭山區抓統籌提能級,給出了亮眼成績單。
“更大力度拓展城市空間,更高標準提升城市品質,更實舉措推進城鄉融合。”2023年,彭山區堅持以城鄉融合為路徑,全力塑造不老壽鄉“新風貌”,以縣域為重要載體,打造更富魅力更具活力的精品城市。
聚焦東彭融合,全面配合城市新中心規劃建設;全方位拓展與優化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切實增強城市基礎“硬支撐”;統籌謀劃彭祖新城、高鐵片區招商入駐和總體開發,完成謝家安置區(二期)等項目,啟動經開區安置區(三期)、彭祖新城安置區(一期)建設,著力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空間,提升宜居“軟實力”。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優化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成彭祖大道(一期)、迎賓大道、錦繡大道、公園山體育場提升改造。新開工7條道路改造工程,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深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打造15分鐘生活圈,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實現5G無線移動通訊網主城區、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
落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優化江口、公義2個鎮級片區,9個村級片區集聚功能,重點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戰略。
2月4日—8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赴眉山支隊15名博士、碩士走進彭山區黃豐鎮豐華社區和團結村、鳳鳴街道金燭村等地,駐點開展鄉村振興主題服務。
“百名碩博進彭山”行動于2022年啟動,圍繞發展需要,通過高校定向引才、產業精準招才、項目合作聚才等方式,集聚一批碩博人才服務建設彭山。
“不斷深化對外開放,不斷深化重點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2023年,彭山區堅持以開放發展為動力,全力融入內外循環“新格局”,緊緊扭住改革關鍵一招,務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見效,不斷提升改革質效。
積極“融入雙城、突破同城”,主動參與宜眉成遂鋰電產業帶和成德眉資“三區三帶”建設;深化成眉同城“六大突破重點任務”,全力推進太和大道至S103連接線,完成劍南大道南延線同標化改造、錦江航道、成峨高速公路及彭山連接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充分發揮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項目帶動作用,持續擴大外資外貿規模,切實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機制,做好“三保”資金保障;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企市場化轉型,盤活利用閑置國有資產,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統籌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試點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
鞏固提升“一網通辦”能力,高效辦成20個國、省重點“一件事”,推出100個“立等可取”事項;全面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全過程數字化審批;建立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機制,完善更新產業融資需求清單,持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堅決落實國、省減稅降費政策,打造成渝地區營商環境示范區。
“我一直在成都務工,一周前聽說了參觀活動,就報名參加了。”2月3日,彭山區組織了“游子歸鄉 樂業家鄉”進園區進企業活動,農民工代表楊福威心情很激動。
活動中,40多名返鄉農民工代表參觀了彭山經開區規劃館、四川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創新航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等,現場了解工作環境、崗位工種、薪資待遇等就業相關問題。
1月起,彭山持續舉行六大類共計19場招聘活動,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425個,達成就業意向1900余人,解決重點企業用工近800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彭山將結合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持續開展送工進企業服務行動,讓廣大外出務工人員留在家鄉穩定就業,全力保障區內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有效幫助企業和求職者解決招工難、就業難“兩難”問題。
“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地辦,辦一件成一件”。2023年,彭山堅持以惠民利民為根本,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全面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公共服務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社會治理能力,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讓民生福祉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實施中小學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優化完善學校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開放“四館”,加強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守住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健全完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夯實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辛凱 馬詩雨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