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打造“智治陵州”數字化治理工程,率先在全省實現視頻數據“一網享”;
建成縣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實現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化解全流程”;
扎實開展治安大巡防,群防群治“三三制”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開展平安邊界創建工作,與資陽、威遠形成社會治安聯防、執法司法聯動、邊界安寧聯管工作新格局;
創新建立困難幫扶救助機制,進一步加強對見義勇為的權益保障和撫恤待遇;
探索創新“信訪代理”機制,推動信訪問題、矛盾糾紛及時就地解決;
汪洋司法所成功創建省級“楓橋式司法所”,社區矯正片區管理制改革經驗全省推廣;
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快速審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5.19涉黑案”,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啟動全省禁毒示范縣創建工作,毒品預防教育獲央視新聞報道;
嚴打新型網絡犯罪,成功預警攔截詐騙電話6713條,勸阻金額1489萬元,電信詐騙發案數同比下降53.2%;
宇曦公司破產重整案獲評全市政法系統保護民營企業十大典型案例;
成功辦結全市首例涉污染環境企業合規審查案件,防止辦了案子、垮了企業。
2022年,在市委政法委的有力指導和仁壽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仁壽縣委政法委緊扣“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主線,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高質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抓好政法領域改革措施落地、鍛造仁壽政法鐵軍為重點,團結帶領該縣政法干警忠誠履職、擔當作為,打贏了信訪維穩安保工作硬仗,平安仁壽、法治仁壽建設取得新成效,為該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法保障。
源頭防范風險隱患。出臺《仁壽縣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辦法》,全年開展穩定風險評估審查130次,排查風險點800余個。
聚力攻堅化解積案。始終把防范化解住建領域風險作為重中之重,出臺方案,組建專班,每日研判,應急兜底,成功化解多起樓盤和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
做好重大安保維穩。錨定“五個嚴防、三個確保”工作目標,啟動特殊時期應急響應機制,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召開等20余次重大安保維穩任務,獲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
團結一心抗擊疫情。動員政法干警3萬余人次,積極投身排查管控、流調溯源、駐點值守、志愿服務等工作,先后打贏仁壽“2·25”“11·18”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支援洪雅“7·15”、東坡“9·29”疫情防控保衛戰,累計接收隔離人員1.3萬余人次,實現隔離場所“三個不發生”工作目標。仁壽縣隔離場所“三抓三高”工作經驗2次在全省調度會上作交流。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快推進。印發《2022年平安仁壽建設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驗收任務分解表》,建立“半月一調度、一月一研判”制度,分解81項重點任務、354個任務小項,實行項目化管理、臺賬式推進。整合綜治中心、網格中心、心理服務中心、群眾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資源,建成縣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實行“1+10+N”入駐模式,健全受理交辦、多元解紛、考核問效等聯動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化解全流程”。探索創新“信訪代理”機制,推動信訪問題、矛盾糾紛及時就地解決。
數字化治理扎實推進。全力推進智能化建設,建成智慧平安小區456個,實現該縣50戶以上居民小區全覆蓋;建成“雪亮工程”四期智能前端1908路,補齊“雪亮工程”全域覆蓋短板。創新打造“智治陵州”數字化治理工程,橫向整合“雪亮”“天網”和社會監控、消防煙感報警等各類公共資源,縱向打通省網格系統數據本地化,率先在全省實現視頻數據“一網享”,逐步實現居民動態信息全采集、安全狀態全監測、居民求助全應答、數據匯聚全共享。“平安鄉村·慧眼工程”累計推廣安裝12萬余路,超額完成市定目標的400%。
政法改革不斷深化。全力推進“兩隊一室”改革、社區警務改革,實現派出所和社區民警警力配備均達到40%以上,創新輔警晉升體系,健全輔警隊伍體制機制建設;投入500余萬元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汪洋司法所成功創建省級“楓橋式司法所”,社區矯正片區管理制改革經驗全省推廣;全面推行法官聯絡站制度,搭建21個巡回審判點、32個法官聯絡站,法庭辦理案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63.56%。
治安防控水平不斷提升。組建鎮鄉(街道)專兼職治安巡邏隊320支,配備專兼職巡防隊員4974人,定時、定人、定區域開展治安巡邏、民生服務、應急救援等,有效擠壓各類違法犯罪空間。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該縣組織集中行動8次,累計投入巡防力量3.98萬人次,各類警情同比下降12.9%,群防群治“三三制”經驗做法在全市全省推廣。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順利完成“5·19”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一案審理,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安全感。扎實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實現轄區居民知曉率達93%以上,追贓挽損6.02萬元。嚴打新型網絡違法犯罪,國家反詐中心APP注冊達30萬余人,成功預警攔截詐騙電話6713余條,勸阻金額1489余萬元,電詐發案率同比下降53.2%。全面啟動全省禁毒示范縣創建工作,毒品預防教育獲央視新聞報道。
多元解紛體系更加完善。吸納有經驗的退休老干警、老黨員、社會工作者等力量,充實“調解專家庫”成員57人,該縣各級各類調解人員達5114人。推進個人調解室建設,建立健全運行補貼、個案補貼等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建立條塊管理組織聯動機制,引導專業力量共同參與解決矛盾糾紛。全年預防調處矛盾糾紛6568件,化解成功率達98.95%。印發《深化訴源治理源頭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方案》,細化76項具體工作舉措,成功創建眉山市第三批訴源治理示范村(社區)6個。
平安創建工作提質增效。以推進“平安細胞”創建為抓手,聘請第三方公司開展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測評,及時科學研判平安仁壽建設形勢,收集反饋問題和意見建議470條,全部“發點球”整改銷號。開展平安邊界創建工作,仁壽、威遠、資陽三地政法等7個部門、有關鄉鎮與毗鄰地區簽訂互助合作協議,形成社會治安聯防、執法司法聯動、邊界安寧聯管工作格局。出臺《仁壽縣保護和獎勵見義勇為實施辦法》,創新建立困難幫扶救助機制,對見義勇為行為大力表彰宣傳,加強權益保障,提高撫恤待遇,有3人被授予“仁壽縣見義勇為公民”,1人獲評“眉山市見義勇為勇士”。
法學力量不斷壯大。圓滿完成仁壽縣法學會換屆選舉工作,產生第二屆理事會成員和領導班子。建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制度,從政法單位、律師隊伍、重點行業擇優遴選42名優秀法學法律工作者組建首席法律咨詢專家隊伍,申報立項課題36個,以高質量法律資源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依法治理。
執法監督不斷增強。深化跨部門辦案平臺單軌制網上辦案模式,辦案質效大幅提升,工作經驗在省市交流推廣。精選60名政法干警、律師代表組建仁壽縣執法司法監督人才庫,推動執法監督工作專業化。篩選55件典型案例,聯合東坡區、彭山區開展2022年政法系統案件交叉評查,評出瑕疵案件5件,通報責令整改并實行責任倒查,筑牢辦案質量“生命線”。
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積極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開展2021年仁壽縣政法系統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十大典型案例評選活動,對80余名民營企業代表開展法律培訓,提升法律風險防范能力;依法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審慎采取強制措施,宇曦公司破產重整案獲評全市政法系統保護民營企業十大典型案例,成功辦結全市首例涉污染環境企業合規審查案件,防止辦了案子、垮了企業,為該縣拼經濟、搞建設創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實現全縣149個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全覆蓋,在校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普及率達100%;大力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全縣293個村(社區)法律明白人、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大化鎮水利社區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政治建設入腦入心。結合仁壽縣委“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大學習大實踐大提升活動、政法系統“忠誠鑄魂、鐵紀擔當”專項活動,抓實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教育引導政法干警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對黨絕對忠誠銘刻于心、落實于行、見之于效。
能力素質有效提升。制定《2022年全縣政法干警教育訓練計劃》,擇優選取20余名業務骨干建立仁壽縣政法講師人才庫,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培訓機制,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持續推動提能培訓向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基層所隊干警延伸,全年組織開展政治輪訓4次,舉辦“平安仁壽建設專題研討班”,邀請高校教授來仁專題輔導,實現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提升。
紀律作風持續向好。深入開展警示教育,推進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組織干警簽訂責任書、承諾書,撰寫心得體會,增強廉潔自律意識,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加強與組織、紀檢部門協作配合,建立協管、協查政法干部實施辦法等11項制度,交流輪崗196人次,協助查處違紀違法干警,推動仁壽政法鐵軍更加忠誠可靠。
2023年,仁壽縣委政法委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爭創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為目標,按照“穩定、創新、法治、嚴實”要求,穩步推進“四新”工作,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仁壽、法治仁壽,以政法工作現代化保障仁壽高質量發展。
深化政治安全“捍衛”工程。全力做好反邪教、反暴恐,堅決實現“三個決不允許”。
深化社會穩定“創穩”工程。嚴格執行穩定風險評估,切實做到主動介入、源頭防范。加強自身信息源建設,健全預警信息交辦督辦機制。強化穩控化解和應急演練,確保大事不出、小事可控。
深化社會治安“升級”工程。堅持以打開路,深化緝槍治爆和禁毒人民戰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實現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
夯實基層基礎。加快推進鄉鎮矛調中心實體化、實戰化建設。加快推進公共視頻監控建設。深化十大“平安細胞”創建活動。發展壯大平安志愿者隊伍,建立“1+3+N”聯勤聯動機制,推動群防群治力量專業化。持續完善平安邊界“三聯共治”模式,保障邊界區域長治久安。
做強智治支撐。推進智慧治理基礎建設,打通信息壁壘,實現社會治理有關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享應用,著力提升應用感知、綜合分析、指揮調度、風險預警等智能化水平。
完善制度機制。深化見義勇為配套機制建設,著力完善困難見義勇為人員及家庭幫扶救助機制,探索創新商業保險賠付機制,營造見義勇為良好氛圍。探索實踐法治副校長法治教育培訓體系,提升依法治校新水平。
服務中心大局。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保障重大項目健康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穩中求進。
保障公正司法。以案件交叉評查為抓手,創新工作方式,拓寬評查范圍,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檢驗。
推進法治建設。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和“法律七進”工作,扎實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營造學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深化政治建警。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認真抓好《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貫徹落實,強化政法干警政治素質與業務能力同步提升,加快推進政法隊伍“四化”建設。
夯實隊伍根基。落實“筑巢引鳳”“政法英才”“黨建旗幟”等人才引進和培養使用計劃,增強政法機關內核硬實力。
錘煉干事本領。繼續完善和推進“鑄魂”“礪劍”“淬火”“塑形”四大工程建設,著力提升復雜斗爭、法律政策運用、改革創新、科技應用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