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7-02 11:18:52
責任編輯:張莉
市民在觀看糖畫藝人作“畫”。
日前,彭山區市民文化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由該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主題活動在這里開幕?;顒右浴氨Wo第一、傳承優先”為理念,通過豐富多彩的展演、體驗活動,讓非遺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活動在歡快的鑼鼓聲中拉開序幕。舞臺上,傳統非遺項目輪番上演:蓮簫表演者手持彩棒,敲擊出清脆悅耳的節奏;板凳龍上下翻飛,展現出矯健靈動的身姿;鯉魚燈隨樂起舞,勾勒出魚躍龍門的吉祥圖景;戲曲聯唱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演員們字正腔圓的唱腔、傳神到位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活動現場還特別設置了“非遺小課堂”和青春非遺市集,讓市民深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特別是青春非遺市集,吸引了大量“粉絲”駐足體驗:花絲鑲嵌展位前,工藝大師演示掐絲點翠的絕活,一根根金絲在他手中化作精美的圖案;帥氏正骨療法傳承人現場為觀眾調理筋骨,展示中醫正骨的獨特技藝。美食區飄來陣陣香氣,糖畫藝人以勺為筆、以糖為墨,轉眼間就“畫”出栩栩如生的生肖圖案;甜皮鴨、冰粉等特色小吃讓游客大飽口福。
最受歡迎的還得是互動體驗區。彭祖養生功教學吸引了大批中老年市民,大家在專業指導下練習吐納養生;文物拓印體驗臺前排起長隊,孩子們在工作人員指導下,親手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拓片?!霸瓉矸沁z離我們這么近!”帶著孩子前來參加活動的李女士感慨道。
據了解,本次活動持續三天,除主會場活動外,還舉辦了非遺研學、文物公益講座等系列活動。近年來,彭山區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先后建立了非遺項目數據庫,開展了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正是該區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彭山將繼續深挖文化資源,創新傳播方式,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
記者手記
非遺保護不僅是對古老技藝的挽留,更是對文明基因的延續。在現代化浪潮中,許多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而真正的保護不應僅停留在博物館式的封存,而要讓非遺“活”在當下,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
彭山區的“非遺正青春”活動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范例——當板凳龍在孩子們的驚嘆中翻飛,當花絲鑲嵌在匠人的指尖煥發新生,非遺便不再是遙遠的記憶,而是可觸可感的現實體驗。這種“活態傳承”的意義,遠勝于單純的記錄與保存。它讓傳統技藝找到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使文化血脈得以延續。
非遺保護的核心,在于“人”。無論是傳承人的堅守,還是年輕一代的參與,都是文化延續的關鍵。政府、社會與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讓非遺真正“見人見物見生活”。唯有如此,千年文明的火種才能跨越時光,照亮未來。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