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8-06 09:09:10
責任編輯:張莉
核心提示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具體工作中怎樣結合實際,用基層治理的“繡花針”,為廣大社區居民編織幸福網?眉山市東坡區大石橋街道紅星西路社區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紅星西路社區是出了名的老舊社區,甚至帶有“老破小”的標簽。如今,整個社區的面貌煥然一新:透水砼鋪設路面、粉刷過后的墻面、多元文化墻繪……到處都顯現出干凈、整潔、有序。
黨建引領,開啟自治之路。近年來,東坡區大石橋街道黨工委聚焦破解治理難題,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民生工程,更是改善人居環境、實現群眾“安居夢”的民心工程。
8月4日,一走進紅星廠小區(原紅星機械廠小區),映入眼簾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正在發生的變化不禁讓人連連感嘆。
紅星廠小區改造現場,施工人員正在作業。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雨污管道已經更換,其效果立竿見影?!巴暌挥霰┯辏^很容易內澇,到目前為止,改造后的管道發揮了重大作用,經受住了前段時間幾場暴雨的考驗?!奔t星廠小區居民王成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盤踞多年的違建被拆除,違建原址已變成一條條小道和花園,原本破損不堪的路面均鋪上了透水砼,墻面也進行了粉刷,在保留了紅星廠小區基礎風格上繼續升華,小區墻面將繪出工業風墻繪以及小區的發展歷程。
近年來,經過改造后的每一個老舊小區都華麗變身“新”小區,整潔的路面、美麗的綠植、嶄新的路燈以及四網合一等變化,使這些小區的環境煥然一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區的文化氛圍營造讓人賞心悅目,無論是民政局家屬區的古風文化元素、蘭奇苑小區的清新風格、玫瑰園五區的紅色元素,還是即將完工的紅星廠小區上世紀90年代工業風,都賦予了小區濃濃的文化內涵,居民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升。
“我們全力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眼看著快改造完了,大伙兒都非常期待!你看,以前的違建沒有了,環境也變好了,大家住在這里很舒適?!毙^居民王世平說。
紅星廠小區的休閑涼亭。
紅星西路社區黨委書記劉玲介紹,從2020年第一期老舊小區改造以來,該社區有36個小區進行了改造,小區環境得到了改善,重新煥發了生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接下來,還有兩個小區將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該社區將繼續致力于轄區居民的“新”居夢。
在紅星西路社區48個小區中,有44個屬于無人管理小區,無物業無維修基金,小區管理難度大。為實現小區自治原則,紅星西路社區實行“黨委+小區黨支部+自管委員會+物業”多方協同模式,社區黨委組織小區居民成立自管委員會,有黨員的小區成立黨支部,多方共同出力,實現居民自治。
“就是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從他們的家長里短中聽民聲、聽需求,以時時放不下的責任感為群眾辦實事,用‘繡花針’細細織就居民幸福網,不斷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感?!眲⒘岜硎?。
過去,紅星西路社區各小區的墻面、路燈上被亂貼亂涂上了“小廣告”,因其數量多、分布廣、清理難,嚴重影響居民居住環境,成為社區治理的一項“頑疾”。該社區雖然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進行清理,但始終難以根治。
與此同時,不少居民向社區咨詢生活中各種維修事宜,但社區一時沒有相應資源。正是基于這種情況,紅星西路社區決定從中“牽線搭橋”?!吧鐓^有很多閑置的宣傳欄,為何不‘喚醒’這些宣傳欄,讓它們重新發揮作用呢?”劉玲說,把這些四散在各個角落的宣傳欄再次靈活運用起來,既解決了“牛皮癬”,又能為轄區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紅星西路社區組織干部對轄區內閑置便民信息宣傳欄進行摸排、建立臺賬,統一制作廣告櫥窗,吸納有業務需求的商家投入到統一宣傳中來,并收取一定的廣告費用,用于櫥窗修復和服務群眾,為進一步推進社區公益服務創造了條件。
“社區廣告不僅方便,還非常實用!不用出小區就可以找商家解決我們生活當中遇到的一些麻煩,而且‘牛皮癬’明顯減少了,社區街面更加整潔了?!碧m奇苑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今年,紅星西路社區對宣傳欄進行了創新,將公益廣告與商家信息進行結合,讓社區經濟有了更大的提升。同時,該社區也在進行團購服務,以優質低廉的價格團購好物,讓居民生活購物更放心。
“我們通過社區宣傳欄打的廣告反響不錯。我們在做鋼鐵回收這個項目,社區根據我們的行業內容和公益廣告的環保類宣傳相結合,最終設計出了我們的專屬廣告,既宣傳了我們商家,又宣傳了環保,一舉兩得?!宾稳撹F經營者余燈烊說。
玫瑰園五區大門口的紅色元素墻繪。
如今,小區樓棟,“陌”鄰變“睦”鄰;街頭巷尾,“亂象”變“景象”……這些看得見的成效,是大石橋街道堅持黨建搭臺,探索社區經濟發展服務基層治理新模式的體現。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大石橋街道黨工委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始終秉持“促發展、惠民生、增福祉”的理念,探索社區經濟與公益融合的發展模式,全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目標,譜寫“強社惠民”新篇章。
記者手記
參天樹木有其根,懷山之石有其基,基層治理的根基源于群眾。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紅星西路社區巧用小小“繡花針”,為轄區居民逐漸編織出實實在在的幸福網,無論是老舊小區改造,還是靈活運用閑置宣傳欄,都讓居民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切感受。
探索社區經濟發展路徑,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終推動社區經濟發展與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等重點工作有機融合。
精準“下針”,巧妙“繡花”。只有秉承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優良作風,筑牢基層戰斗堡壘,聚焦多元治理模式,攜手共筑善治根基,才能有效解決一個個基層治理難題,以更高水準的基層治理成效賦能保障全區高質量發展。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