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8-16 09:57:15
責任編輯:李佳倫
沐文明之光,循法治之道。
2020年8月,《眉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進入法治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今年8月,《條例》實施滿五周年。五年來,眉山持續加大《條例》的宣傳貫徹力度,堅持輿論宣傳引導與執法監督治理并舉,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細化配套措施,壓實主體責任,提升執法能力,引導市民自覺養成文明習慣,推動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群眾文明行為更加可感可見,城市文明建設愈發可觸可達。
進社區宣講三蘇家風。
城市文明,浸潤于道德的灌溉,也根植于法治的土壤。
“小區廣場舞聲音超分貝、犬類傷人投訴時有發生、高空拋物屢禁不止”“根治頑疾,必須讓文明從道德倡議躍升為法律約束”……立法促進文明行為,是要求、是呼聲、是民意,更是現實之需,意義重大。
《條例》的出臺填補了全市文明行為促進方面的地方性立法空白,是我市首部規范文明行為的地方性法規,它從文明行為基本規范入手,以法治的剛性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約束,同時明確了對文明行為要予以倡導,以此推動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
翻開《條例》,共五章、三十三條,分為總則、倡導與規范、保障與促進、法律責任和附則,每一條都和市民日常生活、行為休戚相關。“《條例》根據新時代不同行為的特質及要求,結合全市實際,劃分‘鼓勵’‘倡導’‘規范’‘禁止’四個層級細化規范,實現了正面引導,唱響社會正能量與突出不文明行為規范的雙重目標。”市精神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條例》的亮點之一是深化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立法目的。據悉,《條例》對全方位促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城市建設劃分了職責分工,強調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一條條飽含民心民意的細則成為市民文明行為的“度量衡”,用法的力量為城市文明建設保駕護航。《條例》的實施,促進全市上下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形象。五年來,各部門以此為抓手常態長效推進文明建設,廣大市民以此為遵循不斷規范自身行為,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開展義診服務。
“麻煩把門口的電動車挪一下,停放到劃定區域內。”“門口的垃圾要及時處理一下,不能隨意放在這里。”在眉山市區街頭隨處可見這樣的文明勸導,志愿者們走街串巷清掃垃圾、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這是我市貫徹落實《條例》的縮影。
“以前趕集是買東西,現在趕集還能享受各類服務,這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接地氣、有人氣!”近日,在仁壽縣“文明實踐趕集日”活動中,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向過往市民發放手冊,耐心講解文明養犬、垃圾分類、文明出行等細則。“過去我們小區里狗糞常見,現在遛狗牽繩、自清糞便成了大家的習慣!”一位老年人感嘆。這一幕,正是《條例》頒布施行五周年的生動縮影。
從“勸不動”到“不用管”的行動自覺,離不開《條例》帶來的治理進階,也印證了法治與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的共生力。
《條例》實施五年來,催生的不僅是行為改變,更是一場城市治理范式的升級。“過去靠嘴皮勸,現在有了法條就是底氣。”蘇祠街道上游社區工作人員手持《條例》開展巡查時感慨,如今街頭遛狗不牽繩的現象已大幅減少,不文明行為鮮少撞見。
如今,走進餐館就餐,踐行“光盤行動”;開車上路行駛,主動禮讓行人;到公園遛狗散步,自覺清理寵物糞便……在《條例》的有力加持下,在依法促進市民文明行為養成、倡導文明行為的推動下,廣大市民悄然發現“文明你我”已成常態。
在傳統節日開展文藝演出,文化惠民進基層。
今年以來,按《條例》內容要求,市文明辦在東坡區教體局側墻、春熙廣場路口墻面、市教體局對面墻體策劃創作總面積214㎡的文明城市主題墻繪,作品采取圖文結合的形式,生動地闡述條例中的內容。這些“能說會道”的墻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不僅讓城市環境更加美觀,更在無聲中傳遞著社會公德、綠色生活等深刻內涵,讓市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與啟迪。
“健身體育伴我行,爭做陽光好少年”“垃圾分類齊參與,綠色生活靠大家”在位于東坡區教體局后墻和映天學校之間,一面面色彩斑斕的彩繪文化墻讓人眼前一亮。“學生們在上下學途中駐足觀看、交流討論,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助力品德修養提升。”教師劉雨欣說。
文化墻建設是《條例》實施五周年來的生動實踐。自《條例》出臺以來,市精神文明辦多措并舉,廣泛開展《條例》宣傳,統籌多種傳播形式,形成立體化、廣覆蓋的宣傳態勢。2023年,市精神文明辦制作了9條文明新風潤眉州公益廣告;2024年,開設城市文明專欄,進行線上報道,并更新眉山市民文明手冊。
同時,開展“文明有‘禮’”網絡答題活動,題目圍繞條例中內容,引導群眾進一步學習條例,參與人數達30萬人次;策劃“先進典型話文明”系列短視頻拍攝,共推出15期短視頻、15組主題海報,每期圍繞條例相關內容拍攝,并在視頻結尾加入條例內容。
五年時光,文明伴隨著《條例》施行的腳步,潤物無聲。如今,走在眉州大地,城鄉環境整潔有序、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善行義舉蔚然成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友善的力量在城市中持續匯聚,廣大市民的精神風貌昂揚向上。百姓的文明“小習慣”,正改寫著城市文明“大風景”。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