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市融媒體中心
更新時間:2025-08-18 10:33:12
責任編輯:徐茜
1月28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非遺推廣大使李子柒肩頭那朵青神竹編花驚艷亮相,讓這項傳承3000余年的非遺技藝再次走進全國觀眾視野。這朵“竹編花”的背后,是青神縣深耕竹編非遺文化、推動“竹+旅游”深度融合,并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技藝的成功實踐。
李子柒肩頭上的這朵青綠色牡丹花,正是由青神竹編編織而成。圖據總臺春晚
近年來,該縣圍繞竹編非遺做足文章,在產業(yè)基地建設、文旅路線打造、國際培訓交流三大領域成果豐碩,走出了一條非遺活態(tài)傳承與區(qū)域發(fā)展共贏的特色之路。
建基地、強根基:
青神以省級示范基地與竹林小鎮(zhèn)筑牢竹產業(yè)發(fā)展底盤
作為“中國竹編藝術之鄉(xiāng)”和“四川省級竹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縣”,青神縣憑借亞熱帶濕潤氣候與岷江沖積平壩的地理優(yōu)勢,將竹產業(yè)培育成為文旅融合發(fā)展的核心支撐。2024年,該縣以占全省1%的竹林面積貢獻了近10%的竹產業(yè)產值,成功獲得國家版權示范基地、省五星級現代竹產業(yè)園區(qū)等稱號,目前已建成4個省級現代竹產業(yè)示范基地、2個省級竹林小鎮(zhèn),該縣現代竹林基地面積突破20萬畝。
竹林小鎮(zhèn)。
走進省級竹林小鎮(zhèn)青竹街道國際竹藝城景區(qū),清晨的陽光透過層層竹蔭灑在國際竹藝廣場上,不少游客正圍著竹編藝人的攤位駐足,藝人指尖翻飛,細如發(fā)絲的竹絲轉眼就織出了熊貓、竹子的紋樣,孩子們不時發(fā)出“好神奇”的驚嘆。不遠處的國際竹編藝術博覽館前,竹籃式的建筑造型格外醒目,館內三層展廳里,展陳著3000多件竹編藝術品,講解員正為研學團隊介紹精品竹編工藝,游客不自覺就放慢了腳步,駐足觀摩這些“竹編奇跡”。
沿著竹藝街向西走,“竹里巷子”的商鋪里,竹編包、竹制茶具、竹藝裝飾品整齊陳列,店主忙著為顧客演示竹編書簽的簡易編織方法,空氣中還飄著竹的清香,一幅“竹味十足”的生活畫卷在小鎮(zhèn)徐徐展開。
拓路線、活文旅:
精品非遺旅游路線激活消費新場景
“開合,開開合!”清脆的竹竿敲擊聲在中國竹藝城廣場回蕩,800余名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學生分列成組,陸續(xù)參與竹竿舞。近日,這場別開生面的竹竿舞,拉開了學生們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的研學序幕。
廣場上,竹竿碰撞聲與歡笑聲交織成熱鬧的旋律。在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指導下,學生們迅速進入狀態(tài):兩人一組手持竹竿,按“開合”節(jié)奏敲擊地面,其余同學則踮腳、跨步、轉身,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偶爾踩錯竹竿,到后來的靈活穿梭、默契配合,青春的身影在竹竿間躍動,將傳統民俗的樂趣展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次跳竹竿舞,跟著節(jié)奏動起來的時候,感覺自己和竹文化的距離一下子近了!”參與活動的學生李陽笑著說。
如果說竹竿舞是“動”的熱鬧,那竹藝講堂里的竹編體驗便是“靜”的專注。走進講堂,學生們人手一份青色、紅色竹篾,目光緊緊跟著青神竹編工藝師的指尖。“竹編講究‘勻、細、柔’,大家看,熱帶魚的魚鱗要用‘挑二壓二’的技法,每一根竹絲都要貼緊,魚尾收尾時要留些弧度,才能顯得自然舒展……”工藝師一邊演示,一邊耐心講解。
學生們屏住呼吸,手指捏著纖細的竹絲慢慢纏繞、穿插,一條條栩栩如生的竹編熱帶魚“躍然掌心”。“一開始總擔心竹絲會斷,編著編著就找到感覺了!”一名大學生舉著自己的作品,眼里滿是成就感。
依托扎實的竹產業(yè)基礎,青神縣將竹編與旅游體驗深度結合,推出竹編研學游、熊貓親子游等5條精品非遺旅游路線,其中竹編非遺之旅成功躋身全省十大“非遺之旅”研學線路,每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以竹編文化研學旅游路線(國際竹藝城景區(qū)—中國竹藝城—漢陽湖景區(qū)—紅色西山)為例,沿線景點各有特色:國際竹藝城景區(qū)可讓游客識竹、認竹,觀看竹編技藝展示;中國竹藝城內的竹編博物館匯集上千件精品,通過實物展覽串聯竹編歷史,讓青少年領悟傳統手工藝價值;2000畝的中國首家竹林濕地公園,引種300多種竹類,成為自然生態(tài)實景科研基地。
搭平臺、聯世界:
國際培訓項目讓竹編技藝走向全球
青神竹編不僅是地方非遺,更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名片”。自2018年起,青神縣已舉辦6屆竹博會,吸引7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參展商、采購商,“青神竹編”更被列入四川省外事禮品名單,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
近日,由國際竹藤中心組織實施的“幾內亞國家竹、藤編編織技術培訓班”的24名學員來到青神,開啟為期21天的竹編編織技術學習課程。“竹藤編織是技藝,更是發(fā)展的橋梁。在竹藤領域開展培訓是我國和幾內亞友誼深化的生動體現。”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國際竹藤中心培訓處工作人員韓卓希表示。
在21天的培訓過程中,學員通過課堂講座、現場教學、專業(yè)實踐、文化體驗等方式,感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善和真誠相助。
“我不是第一次參加青神竹編培訓了,算是青神人民的老熟人了。”培訓班學員阿布巴卡爾·班古拉說,“通過之前的培訓,回國后我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企業(yè),希望能夠通過這次的研修班,讓我在技術上、思想上有更大的進步。”
依托“國際竹手工藝培訓基地”,青神縣持續(xù)實施竹編對外援助培訓項目,采取“大師出國門、上門搞培訓”模式,累計培訓巴西、厄瓜多爾等5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竹產業(yè)從業(yè)者萬余人。僅2024至2025年,青神縣就先后承辦中非竹藤編技術培訓班、幾內亞竹藤編培訓班、東南亞國家殘疾人經濟賦能竹編培訓班等多期國際培訓,覆蓋乍得、尼泊爾、馬來西亞等國學員;同時派遣專業(yè)教師赴圭亞那開展海外培訓,內容涵蓋竹編材料加工、編織技法、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等,既助力當地竹產業(yè)發(fā)展,也讓青神竹編技藝走向全球。
從春晚舞臺的驚艷亮相,到產業(yè)基地的堅實支撐,再到國際舞臺的文化輸出,青神縣以竹編為紐帶,持續(xù)推動“文化+旅游+產業(yè)+國際交流”深度融合,“編出”貫通古今中外文旅融合新圖景。
信息產業(yè)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fā)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