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市融媒體中心
更新時間:2025-08-19 10:20:52
責任編輯:徐茜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回望走過的路,青神縣用生動的實踐詮釋了這一理念的深刻內涵,讓生態之美與民生之福交相輝映。
生態筑基
堅定守護“青神綠”
“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玻璃江即岷江,從成都至眉山順江而下流入青神。近年來,青神縣樹牢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踐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岷江流域水質保護,系統推進美麗河湖建設。
圖源:森林眉山
青神將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大的財富,持續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2024年,全縣環境空氣質量實現“五降兩升”,PM2.5平均濃度和改善幅度均排名全市第1位,綜合指數在全省183個縣(市、區)中排名95位,同比提升20位。
生態底色好,珍稀物種也“常來常往”。截至目前,岷江流域(青神段)內記錄到淡水水生野生保護動物63種,魚類占48種,巖原鯉、中華鮡等瀕危魚類在此“定居”。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螢火蟲在此“棲居”,青神現有12個種類的螢火蟲,其中3個為稀有品種,51處螢火棲息地,是全省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螢火蟲生態區。
圖源:森林眉山
“縣域內相繼調查發現的四川新記錄鳳尾蘚、新命名的‘眉山報春’‘青神螢’都是綠色生態、美麗青神的最佳代言人。”青神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惠民共享
生態紅利獲得感
在青神,生態紅利正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湖面波光瀲滟,兩岸綠樹成蔭。當下的喚魚公園,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點綴著青神濱江新區。
青神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潛心雕琢城市夢想,既鍛造“城市筋骨”,又疏通“毛細血管”;既保留城市特色,又承載市民記憶;既延續老舊情懷,又定格浪漫情緣。
騰出600畝沿江土地建設喚魚公園,成功安置1200余戶居民和25家企業,曾經破敗殘舊、垃圾亂堆、內澇和雨污直排并存的街區,華麗蛻變為出門見景、行路見蔭、眾人追捧打卡的“網紅公園”。
凈化“水之源”,通過實施引岷入城、活水凈化工程,形成上下貫穿、水域連通、環保生態的自然水景觀,園內種植了2000余種生態修復植物,水域面積達150畝,日凈水10萬立方米。
圖源:森林眉山
如今,青神湖、漢陽湖2個萬畝平湖,4條穿城生態水系托舉起青神的詩意;80里岷江串聯起江灣神木園、中巖寺、漢陽湖等生態廊道;新建的367萬平方米的生態濕地、100多萬畝的水生植物、39平方米的人均綠地面積、48.8%的森林覆蓋率和7個主題公園持續釋放生態“紅利”,與民共享。
點綠成金
激活發展新動能
8月7日,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在成都拉開帷幕,由青神竹編編織而成的獎牌盒,在這場運動盛宴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圖源:森林眉山
青神竹編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名揚世界,助推青神成為“國際竹編之都”,并先后榮獲“全國版權示范基地”、全省首個國家竹編產業示范園區、全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等殊榮40余項。
除此之外,生態價值轉化還為青神帶來更多可能性。
“螢火經濟”助力鄉村振興。青神依托螢火蟲資源,建立螢火蟲藝術館,推出了“青神螢寶”等文創產品,全方位打造“螢火蟲”旅游IP,全體系打造獨具特色的“螢火經濟”,先后被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央級媒體聚焦報道。
“水域經濟”增添城市魅力。青神聚力打造岷江旅游文化示范帶,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立足“一江兩岸”綠色發展優勢發展“水域經濟”,槳板賽、龍舟賽等活動精彩紛呈,火爆出圈。
圖源:森林眉山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