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市融媒體中心
更新時間:2025-08-20 09:50:55
責任編輯:徐茜
立秋剛過,彭山區謝家街道漢安村的田野里已是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稻浪翻滾,空氣中飄散著醉人的稻谷清香。種糧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開啟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雙搶”時節。
水稻陸續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黃。
“今年我家稻谷產量還不錯!”正在田邊指揮收割的種糧戶李萬軍抹了把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放眼望去,三臺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機械轟鳴間,一排排稻稈被“吞”入機器,金黃的稻谷則從出糧口源源不斷地涌出。
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漢安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水稻種植,是該區水稻種植的核心區域。“目前我們已組織多臺收割機,對稻谷進行有序收割,預計一周內全部收完。”謝家街道漢安村干部介紹,8月的晴好天氣為收割創造了有利條件,村里還提前檢修了所有農機設備,確保收割工作順利進行。
農機手操作機械收割稻谷。
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稻谷歸倉同樣是糧食豐收的重要環節。在漢安村的一處烘干房里,機器設備已經進入滿負荷運行狀態,村民們將收割稻谷陸續運來烘干。“現在是農忙時節,我們的烘干房也進入了全天候工作模式,這里八臺機器24小時開機,每天能烘干150噸稻谷,相當于兩百畝稻田的產量。”烘干房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要持續20天以上,才能確保村民的稻谷都能烘干入倉。
記者了解到,在完成水稻搶收后,村民們將立即著手搶種中藥材澤瀉。這種“稻藥輪作”的模式,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收完稻谷就種澤瀉,一年兩茬,收入能翻番呢!”正在裝運稻谷的村民張大姐笑著說。
據統計,今年彭山區水稻種植面積達14.05萬畝,預計總產量8.1萬噸;其中制種水稻1440畝,預計總產量115.2萬斤,目前已收獲640畝,產量51萬斤。“隨著水稻陸續成熟,全區已調配充足的收割機和烘干設備,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上下正全力以赴,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眉山融媒記者:馬詩雨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