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11-08 10:52:24
責任編輯:陳敏
我市實施八大本土菁才培育計劃
眉山網記者 方青卓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重要要求,按照省委“打造高素質產業大軍”和市委“積極培育本土人才”的要求,圍繞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建設,以實施眉山優才工程“本土菁才培育行動”為抓手,推動實施眉州名匠、眉州名醫、眉州名師、眉州名廚、眉州田園名星、眉州文藝名家、眉州創新型企業家、眉州創新型科技人才八個培育計劃。
“八大本土菁才培育計劃預計用10年時間,通過‘定標準、選對象、強培育、評名家、重使用’五步法,遴選3250名培育對象,經過相應培育周期后優選出700名本土菁才,打造眉山高素質本土產業人才大軍。”市人才辦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9月,首批已遴選出480名培育對象,2019年內優選產生100名本土菁才。
優中擇優 堅持全視角“選”才
八大本土菁才培育計劃緊扣發展需要,聚焦本土人才,堅持“優中擇優”原則,構建“533”遴選機制,按1:3-1:5的比例確定培育對象,實現全視角“選”才。
“533”遴選機制即“五類標準”從嚴條件,人才來源由“三方推薦”,確定對象由“三向把關”。根據八大領域專業特點,設置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技術能力、示范引領作用、科研創新能力和行業公認度等5類80余條遴選標準,實現本土人才選有條件、育有周期、評有標準。人才遴選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將本人自薦、專家推薦和組織推薦有機融合,其中專家推薦需行業內具有正高級職稱等專家根據我市要求以書面形式予以推薦,為選拔高質量培育對象奠定堅實基礎。按照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堅持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素質優良導向,通過市級牽頭部門黨委(黨組)初審、召開專家評審會評審、面向社會公示等程序,實現“黨委審查把關、專家權威把關、群眾監督把關”相結合,真正為眉山挖掘出一批品德優、技術高、口碑好的潛在人才。
強中育強 堅持精準化“育”才
八大本土菁才培育計劃堅持精準培育導向,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分行業量身定制8個培育方案,針對480名培育對象列出任務單、倒排時間表、畫好路線圖,按1—2年的培育周期細化進度到月、落實責任到人。
實行“進修深造+實踐鍛煉”全鏈條培育。緊跟行業趨勢、篩選前沿主題,八大領域首個培育周期將在國內知名高校組織8個班次的集中培訓,培訓分別不少于40課時;根據情況指定網絡研修課程,每月組織1次集中學習交流活動;統籌組織培育對象到行業一線實習實踐,參與高水平、規范化的課題研究,并依托相關企業、項目,引導相應培育對象走進基層一線提供智力服務。
實行“校企協作+導師幫帶”多主體培育。支持八大領域企事業單位積極對接港大、北外、川大等眉山校地戰略合作高校,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聯合培養方式,推行訂單式技能人才培養,每個培育周期,為培育對象量身選聘1名“雙一流”高校專家或行業帶頭人作為導師,開展“一對一”結對幫帶。
實行“技能切磋+推介展示”多角度培育。由市級牽頭部門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技能競賽,每名培育對象培育周期內至少參加或觀摩1次,并通過舉辦文藝匯演、專題展覽等活動,為大家展示專業技能、交流技術經驗提供良好平臺。
見實見效 堅持接地氣“用”才
“2019年內評選出的100名本土菁才,將納入‘眉州名家庫’,圍繞‘強科研’組建名家工作室,圍繞‘帶隊伍’推進技藝傳承,圍繞‘促轉化’參與項目建設。”市人才辦負責人介紹,每位本土菁才將作為名家工作室“領頭人”在行業領域、高等學校、社會招賢納士,凝聚一批專業人才,組成工作室團隊,結合眉山發展需要,深挖細研行業前沿理論和技術難題,努力實現創新突破。同時,每位本土菁才將充分發揮行業“領頭雁”示范帶動效應,在本單位指導學徒2名以上,手把手教技能、傳經驗,共同研究攻克生產技術難題,讓八大領域優秀技能得以傳承發展,打造出一支屬于眉山的“專技鐵軍”。
“我們將以項目為載體,突出眉山‘3135’產業方向,組織本土菁才參加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等的產業課題研究和市域內承擔的國家、省、市科研項目中,將‘高大上’的科研與‘接地氣’的技術相結合,促進一批科研成果有效在眉山轉化應用,全面推動眉山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