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9-24 10:21:07
責任編輯:熊莉
徐元權手捧鮮棗。
□本網記者 王琴 文/圖
“今年的棗子確實好,越摘越有勁兒。”近日,在丹棱縣齊樂鎮石橋社區14組(原黃山村)內,居民毛玉霞正和丈夫一起采摘鮮棗。毛玉霞家種植棗子已20余年,目前有300余株,今年她家鮮棗產量預計能達2萬斤,產值將超過6萬元。
棗子產量高,掛滿枝頭。
“鮮棗完全不愁賣,每天摘下來現場就有商販收。”毛玉霞說,她和丈夫兩人每天可以采摘鮮棗200余斤,一天收入600-700元不等。棗樹也好種,除了常規的管理外,幾乎沒有別的事情,“最關鍵的是也不占地方,我們家全部種在田坎邊上、土地過道兩旁,棗子產業確實是好產業。”
當天,記者來到石橋社區14組,只見漫山遍野都是棗樹,顆顆青白或是泛紅的鮮棗掛滿枝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掛果個頭大,密度也很大。”該社區14組組長徐元權說,今年氣候適宜,棗樹授粉效果好,比往年高出至少50%的產量,一株大樹可以采摘幾百斤鮮棗,是大家種植棗子以來產量最高的一年。
毛玉霞正在采摘鮮棗。
據石橋社區黨委書記袁德成介紹,今年該社區僅14組的鮮棗產量就大約有80萬斤,產值近300萬元。鮮棗從8月18日開始采摘銷售,可持續銷售一個月,主要銷往成都、重慶、雅安、樂山、自貢等地。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如今,在該社區內,僅鮮棗產業這一項年收入上十萬元的農戶數不勝數。棗子雖小,卻成為該社區居民脫貧致富、經濟增收的支柱產業。
談到豐收,種植鮮棗的居民最有發言權。社區內,居民徐云安正一手拿著裝鮮棗的袋子,一手忙碌地進行采摘。“這一株棗子樹,今年有上百斤產量,好多枝條都被壓彎了。”徐云安高興地說,他家種植了100余株棗樹,預計產量近萬斤,產值將超過3萬元。
居民們采摘下來的鮮棗。
眼下,棗子產業已發展成為石橋社區內的特色產業之一,下一步,該社區將針對各組實際情況,搶抓機遇,深挖棗子產業特色,使其成為新興的優勢農業產業,為居民們帶來更多的收益,助力鄉村振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