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匯聚”大文明 小積分“兌換”好生活
2020-04-06 23:17
1
/
萬年村內的村民正在“道德超市”內選購生活用品。
陳明太正在用積分購買洗衣粉。
日前,農業農村部官網對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名單進行公示,我市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道德超市”成為全省唯一上榜案例。
4月2日,記者前往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探訪這家坐落于丹棱西部山區的特殊“超市”。
當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著淅瀝小雨。可對于“道德超市”而言,卻是“生意”最好時段,村民們趁著下雨未上山采茶,紛紛將積存已久的農藥瓶、塑料袋子、白色垃圾等,拿到“道德超市”兌換積分,購買生活用品。
萬年村2組的村民陳明太正和其余5名同村村民,提著近3個月以來的“戰利品”等待著村上網格員張航的清點。“農藥瓶10個、塑料袋子40個、廢舊電池20個……”經過仔細分揀,按照積分制規定,很快將等價的13分積分卡遞給了陳明太。
“13分就是26元錢”陳明太拎著一袋洗衣粉到‘收銀’處‘結賬’登記,經過結算,當天他還結余2分(4元),“等下次多湊些積分,我再來兌換物品”陳明太說道。
這家不起眼的超市為何叫“道德超市”?
據該村第一書記劉強介紹,“道德”顧名思義與鄉風文明有關,是村民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而“超市”即發生交易的購物場所。兩者融合,即以行為準則所獲積分來兌換商品,以“德”換“得”,一間飽含特殊意義的新業態“超市”便在萬年村應運而生,在劉強看來,這家“超市”裝滿了“文明”。
有了定位,運行機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道德超市”采取“黨員奉獻”和“村民道德”兩種途徑進行積分。積分獲取主要通過村“兩委”評議組對每個家庭在“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家庭整潔、建言獻策、產業興旺、志愿服務”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分,1分等價人民幣2元,通過加分、扣分后,村民可根據所得積分折算所得金額兌換超市內的洗衣粉、洗潔精、牙刷、牙膏等生活日用品,也可以加錢購買價格高于所得積分計算出的金額對應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道德超市”還明確將生活垃圾治理、戶廁改造、濕地池建設、庭院改造、清河行動、畜禽糞污治理等納入了環境保護類積分項,并單設了家庭整潔類1星、2星、3星專項積分項,創新村民自治形式,調動村民參與集體建設的積極性。
據悉,“道德超市”自2019年5月底正式“開張”以來,吸引著全村村民的積極參與。據統計,2019年,“道德超市”已兌換積分2200余分,僅涉及農村人居環境的積分就超過了1800余分。“現在村里的塑料瓶已不好找了,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劉強說,‘道德超市’除了調動村民們積極參與外,村組干部、黨員、村民代表也有積分最低要求,每年累計最低積分不能少于30分。
萬年村1組老黨員張淑勇是去年老黨員中的“得分王”,共兌換了50分。他在搜集有害垃圾、拾金不昧以及協調村民糾紛等方面表現突出,成為村內爭相學習的“榜樣”。
除了老黨員有獲得感外,實施“道德超市”“以分換物”,更讓村民們有了成就感。該村2組的羅相如一家是村內公認變化最大的一家,去年他家環境保護類積分項獲得了40分,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尖子生”。過去他家因臟亂差,村民們路過他家紛紛繞道走,現在他家門前綠植圍繞,環境清幽,干凈整潔,更是成為村民們拉家常的新去處。
“道德超市”自運行以來,雖已極力地調動了干部群眾參與公益事業、引領鄉風文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要真正實現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在劉強看來仍存在距離。為了拉近這段距離,今年村上將繼續發揮“道德超市”這個基層“小細胞”的大作用,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開辟新的積分項,充分挖掘干部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幸福萬年的內生動力,獎罰分明,內外于心,外化于行,讓萬年村的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將萬年村駛向鄉村振興的彼岸。
記者 王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