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4-08 17:02:45
責任編輯:任楓楓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天藍、地綠、氣潔、水清的生態宜居宜業的大雅家園·幸福丹棱正徐徐展開。
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氣潔、水清的生態宜居宜業的大雅家園·幸福丹棱,一直是16.8萬大雅兒女的心愿和夢想,也是歷屆縣委、縣政府對百姓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丹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根本出發點,將綠色生態作為發力點,把環境保護擺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結合縣域實際,多措并舉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讓生態變綠,環境變美,空氣變凈,逐步形成“鄉鎮主體、部門協同、全民參與、點面結合、全域覆蓋”的大環保工作格局,書寫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科學規劃 頂層設計
同向發力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一個地方的名片,更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要素和資本,是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同時也是事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民生工程。丹棱嚴格恪守,科學規劃路徑,從頂層設計出發,打出了一套綠色推動、綠色變革的“組合拳”,同向發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互促共進。
“綠色,是丹棱最亮的底色;生態,是丹棱最大的優勢。我們始終要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堅持用綠色理念規劃發展、引領發展、推動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好生態環保這道底線,讓丹棱的天更藍、水更碧,空氣更清新、生活更宜居。”作為縣級總河長、思蒙河河長的丹棱縣委書記宋驥,在每月一次的巡河工作中,談及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態度明確。
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正在丹棱這片大地上展開。
保護生態環境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生態治理更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丹棱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鐵腕治污,推動綠色發展。談到鐵腕治污該縣生態環境局執法大隊彭麗妃印象頗為深刻。去年該縣向東坡區法院移送強制執行案件1件,這也是丹棱首例企業因涉嫌環境違法被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
找準“病根”開好“藥方”,丹棱照單抓藥,猛藥止疴。據統計,去年該縣立案查處環境違法類案件11件,下達處罰決定書處罰金額119.15萬元,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7件。同時,整治全縣“散亂污”企業114家,列入關閉取締54家、整改提升35家、整合搬遷25家,并建立整治臺賬。
據該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丹棱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先后制定了《丹棱縣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2)》《丹棱縣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方案》等文件,出臺了《加強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的環保工作制度,并加大對環境違法案件處理力度,全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各大戰役,按時保質完成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精細管理推進網格化環境監管,點面發力,合力攻堅,立足長遠,構建起權責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以人為本,以河為脈,以綠為體,丹棱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下好生態環境保護“先手棋”,在綠色“賽道”上提擋加速,一座秀美、宜居的大雅之城正在崛起,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正在丹棱這片大地上展開。
在丹棱縣思蒙河城區段水環境監測微站設備安裝現場,一名專業工程師正在進行設備的調試安裝。
迎難而上 聚焦聚力
打好大氣、水、土壤“三大攻堅戰”
突出重點“治氣”,補齊短板“治水”,加快步伐“治土”,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三大攻堅戰”,是丹棱生態環境治理的核心任務。
當前春季秸稈禁燒進入了關鍵期,做好秸稈“五化”利用和禁燒工作,堅決遏制秸稈露天焚燒行為,成為了近期該縣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抓常規工作。連日來,丹棱縣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大隊隊員,奔走在各鄉鎮、村(社區)進行秸稈禁燒巡查工作,宣傳秸稈禁燒相關知識,確保今年秸稈禁燒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同時,還充分發揮網格化環境監管的作用,發動黨員干部、各級網格人員密集開展宣傳,引導農戶自覺參與秸稈禁燒工作。
空氣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記者獲悉,為了讓天更藍,丹棱把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聚力抓謀劃、抓防治、抓推進、抓落實,加強環境整治、強化環境監管,嚴格產業準入,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優化產業布局,規范建筑工地揚塵、城市道路揚塵和交通道路揚塵管理,空氣質量已逐年提高。據悉,2019年,該縣空氣優良天數達309天,優良率達84.66%。2020年1至3月21日,優良天數為69天,優良率為85.18%,同比去年,優良天增加了11天。
丹棱縣龍鵠溪清潔小流域工程施工現場。
而同樣為了守護好丹棱的一汪碧水,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近年來,丹棱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著力抓好思蒙河丹棱段、安溪河、金牛河三條河流的整治,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完善污水管網建設,強力整治畜禽污染,嚴格落實各級河長巡河制度,開展小流域生態修復,并重點實施思蒙河、安溪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設。據悉,截止目前,該縣思蒙河丹棱段、金牛河達地表水Ⅳ類,安溪河達到地表水Ⅲ類。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3月31日中午,烈日當空,在丹棱縣張場鎮河灣村內的安溪河張場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現場,10余工人正在進行混泥土面板的澆筑,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據丹棱縣水利局副局長瞿若焱介紹,工程于2018年底動工,眼下工人們正全力以趕進度,預計今年4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施工,確保5月汛期來臨前投用。而在同一時段,該縣安溪河雙橋段防洪治理工程、思蒙河防洪治理工程、丹棱縣龍鵠溪清潔小流域工程也在同步進行施工。如今的丹棱,正在全力以赴,點線面聯動,確保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不斷改善河流水質,持續提升水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治理不可能一揮而就,相比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目前丹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中,該縣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抓好垃圾治理等,多管齊下、綜合施策,科學打好凈土保衛戰。
當天,在丹棱縣齊樂鎮紅石村趙澤如的果園內,郁郁蔥蔥的草科植物,將果樹圍繞,一眼望去,在陽光的映射下,滿目皆是綠色,仿佛給果園鋪上了“綠毯”。據趙澤如介紹,為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土壤質量,他家60畝的果園全部采用果園草生栽培、水肥一體化技術,并科學安裝殺蟲燈,最終,達到化肥、農藥畝產減少20%的“雙減量”效果。據悉,截止目前,該縣已集中打造8個化肥農藥減量示范點,建成2個化肥農藥減量示范鄉,10個化肥農藥減量示范村。同時,全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確保農產品土壤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
頭頂一片天,腳下一方土,手中一捧水,這是丹棱百姓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丹棱迎難而上,聚焦聚力,以千鈞之心、鐵腕之力,全力以赴打響“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三大綠色戰役,給百姓一片碧水藍天,還居民一個純凈家園。
航拍思蒙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現場。
創新方法 有力有效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丹棱借助“外力”,通過現代化手段,提升生態環境整體治理能力水平。當天,在丹棱縣思蒙河城區段水環境監測微站設備安裝現場,一名專業工程師正在進行設備的調試安裝,4月中旬將正式投用。
水環境監測微站是于2019年底啟動建設,共建立3個微站,分為思蒙河城區斷面、工業園斷面、丹東交界斷面總投資220萬元。微站將每天定時定點監測段面水質的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在線以及氨氮等數據的實時傳輸分析,工作人員只需在網絡平臺就能看到水質相關參數數據,快速發現水質異常等情況,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采用微站從數據采集到輸出幾秒鐘就能完成,真正實現快速高效作業。”丹棱縣生態環境局監測站站長郭保洪說,通過微站數據更加精準,效率更快、更精細,同時也為宏觀決策及水環境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據悉,該縣除了建立水環境監測微站外,還建立了8個大氣監測微站,全覆蓋整個丹棱城區,為該縣大氣環境監測提供技術支撐。
安溪河雙橋段防洪治理工程現場也在同步施工。
與此同時,為了全方位實時掌握了解縣域內大氣、水、土壤等方面的情況,該縣去年率先建設了“全能衛士”可視化綜合監管系統,即:利用架設在通信鐵塔上的高清熱成像雙光譜攝像機及配套綜合管理平臺軟件,對縣域內鄉鎮、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內的物資焚燒、森林防火、工業廢氣排放、河道河情、土地保護、地質災害等情況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實時監控。
據丹棱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羅金祥介紹,該系統包含了16個前端監控點位,監控距離從1.5公里到6公里不等,基本覆蓋了丹棱縣重點區域,覆蓋面達85%。“遇到火情會自動報警,還可智能識別煙火,最終實現煙火事件閉環處理”,工作人員查看實時情況也十分方便,可以通過電腦客戶端、WEB頁面、手機APP進行訪問,真正實現了縣域內生態環境可視化監管的“全能”。如今,丹棱正積極探索,創新方法,有力有效,全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除了加快生態環境治理的步伐外,丹棱也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繪就生態文明美麗畫卷作為縣委、縣政府為全縣人民謀福祉的重要一步,必須久久為功,持之以恒。據悉,當前丹棱已全面啟動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工作,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堅守生態環保底線,擦亮生態發展底色,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補齊環保短板,以更好的治理成效和更多的藍天白云,向全縣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