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3-26 10:25:26
責任編輯:雷堯
毛河水清岸綠。
劉晨 夏嘉憶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文/圖
“毛河水更清了,岸更綠了,以前的漂浮垃圾和臭味不見了,這都是政府采納人民政協建言獻策綜合治理毛河的成果。”前不久,彭山區謝家鎮吳堰村原村主任劉成高漫步在春暖花開的毛河堤岸,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毛河起源于成都市邛崍市回龍鎮,流經彭山區24.6公里經東坡區入岷江。2017年,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對彭山區進行環保督察,毛河流域污染問題在全省被點名通報。對此,2018年,彭山區政協著眼全區河長制流域治理問題,緊扣區委、區政府關于毛河治理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河道總參職能,由政協資環委牽頭,組織開展了為期3天深入細致的調研視察。
區政協針對鄉鎮治理經費嚴重不足,流域內群眾環保意識不強,區外污染源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水源污染仍大量存在,毛河治理對流域內部分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暫時性困難這五個方面問題,制發了文件,向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綜合治理毛河,加強源頭監管;實施毛河兩岸散居農戶搬遷工程;加大鄉鎮污水處理廠、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盡快建成投入使用;實行全域生態水產養殖;種養結合,變廢為寶;加大沿河兩岸土地流轉;宣傳和處罰并舉;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加大毛河治理經費投入九個方面的意見建議。
收到建議后,彭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安排區級相關部門、毛河流經的4個鄉鎮(街道)扎實抓好政協建議的落實。“區級領導、毛河區級河長還多次召開區環保局、農牧局、水務局和流經鄉鎮(街道)負責人專題會議,研究對策措施,安排部署由區級牽頭部門農牧局牽頭,區環保局提供技術支撐,以保勝、謝家、義和、鳳鳴四個鄉鎮(街道)為主,組成四個調查小組,每月進行河道污染源排查。”彭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形成長效機制,該區還分別落實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各河段、各河道對癥綜合治理重點和責任,由河道總監、總督、河道警長督促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
陽春三月,菖蒲、紫葉蘆葦、紅葉李在風中搖曳……如今,經過一年多的強化整改,彭山區各鄉鎮(街道)均在毛河治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讓春風又綠毛河岸。“毛河兩邊現在種了很多植物,每天晚飯后到這里散步很舒服。”保勝鄉村民王大爺高興地說。
據了解,在區政協提出的針對性建議下,保勝鄉多次清理河道及支溝渠淤泥、垃圾達14公里、打造生態節點2處;栽種植物2萬余株、水生植物9000余平方米;拆除河道扎堰4處,拆除違章建筑6家、整改13家。此外,謝家鎮從企業、畜禽養殖和生活污水是出境斷面水質檢測因子反彈主因的實際出發,突出生活污水處理重點,投入近1300萬元,提標改造鎮污水處理廠,新建李山村、岳油村聚居區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入河排污總量大幅度下降。鳳鳴街道辦突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點,充分發揮江漁村地處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中門戶”核心區優勢,先后引進四川明都花卉等業主28家,流轉地5000余畝,改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為主為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為主,有效減少了農藥化肥施用量和秸稈污染。同時,鳳鳴街道辦與每戶農戶簽訂了環境衛生“門前四包”責任書,基本杜絕了向毛河的7條支溝亂排污水、亂倒垃圾、亂拋秸稈、亂扔遺棄水果等行為,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據彭山區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毛河流域7個月地表水水質由入境的劣五類上升到四類,全面完成水質改善目標任務。2019年2月,毛河流域出、入境斷面對比,高錳酸鹽、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分別由入境斷面的9.63、1.140、1.520、45.4下降到2.75、0.581、0.281、17.8,分別下降71.5%、49%、81.6%、60.8%,水質類別由劣五類上升到四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