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21 10:19:04
責任編輯:雷堯
網格員走進小區宣講“三創”工作。記者 雷卓鳴 攝
網格員清理“牛皮癬”。
改造后的花園小區規范了停車位。
網格員走街入戶宣傳“三創”知識。
彭山網格員們奔走在“三創一新”的路上。
汪利紅 眉山網記者 唐曉征 文/圖
他們是群眾的貼心人,被親切地稱為“格格”;
他們是社區里的守護者,心中一盞燈,溫暖千萬家;
他們是“三創”路上的“五大員”,“創建有需要,我們隨叫隨到”……
他們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大街小巷、旮旯拐角,一抹耀眼的紅是他們最亮眼的標志。他們,就是彭山區的網格管理員,他們以滿腔熱忱做好群眾“貼心人”,當好“五大員”,以實際行動助推彭山“三創一新”工作的順利開展。
急群眾所急
“三無小區”大變樣
現在,每天買菜回家,家住彭山區彭溪街道蔡山社區鳳鳴花園小區的彭奶奶都喜歡在小區里散會步。
過去裸露泥濘的路面已經黑化,破舊的排污管道得到分流規劃,亂搭亂建的電動車棚被拆除,老舊的燃氣管道煥然一新,原本雜亂的網線也得到了規整。不僅如此,小區院壩還裝上了照明設備、監控設備、消防器材、健身器材等,彭奶奶說,自己對小區的居住環境“一百個滿意”。
然而,之前的鳳鳴花園小區卻是一個典型的“三無小區”: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環境衛生無人管理。小區設施老舊、黃土裸露,雜物亂堆、垃圾亂扔、線路老化、管線雜亂。到了夏天更是惱火,遇到暴雨天就會嚴重積水,加上雨污管道沒有分流,化糞池管道堵塞嚴重,糞便、污水到處亂流,臭味熏天,居民進出都得捂住鼻子,苦不堪言。
“三創一新”工作全面啟動后,負責該片區的網格員多次上門入戶宣傳,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了解每一位住戶對小區改造的意愿。最終,一場由街道領導、包保部門、社區共同主持,居民們廣泛參與的“鳳鳴花園小區風貌更新業主大會”在小區院壩里召開。
經過協商討論,居民們一致通過了改造意見及方案——由居民出一小部分資金,政府出大部分資金的方式,共同對小區進行整治改造。會上,還推選出3名熱心的業主代表,在整治改造過程中實施監督管理。
整治過程中,網格管理員每天都到小區轉一轉,看一看。很快,小區環境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們對此贊不絕口:“小區弄漂亮了,安逸了。”
著眼于長效
老舊小區實現自管自治
小區變美了,可是連門衛室都沒有,管理也跟不上,改造效果怎么持續下去?
面對鳳鳴花園小區居民新的擔憂,網格管理員立即將群眾的訴求上報社區、街道及包保部門。
幾天后,又一場由街道、包保部門、社區及小區居民參與的院壩會議召開了,不過這次討論的重點是成立鳳鳴花園小區業委會,居民們對保持小區改造效果的意愿極其強烈。
“要想把改造的效果維持下去,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實行自管自治,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院壩會議再次取得一致見解,會上當即成立了臨時業主委員會,制定了環境衛生制度、車輛收費制度等規章制度,以通過建章立制約束居民行為,自覺交納管理費用;還推選出管理人員,制定了小區管理相關制度,商討確定了各項收費標準,收取的費用用于小區日常管理和維護。隨后,每戶居民向業委會主動繳納了2019年的管理費和停車費。
沒幾天,鳳鳴花園小區的門衛上崗了,各項規章制度都立起來了,居民們對小區實現自管自治感到高興。“無論是小區的改造,還是后期的管理,多虧了網格員跑前跑后地張羅,他們是我們群眾的貼心人。”居民們說道。
當好“五大員”
“三創”路上風雨無阻
在彭山區的“三創一新”工作中,網格管理員們甘當“五大員”,一抹抹耀眼的紅色,早已成為群眾眼中最溫暖、最活躍的音符。
他們是“清理員”,保護環境衛生,每日風雨無阻穿梭在大街小巷,開展衛生保潔、“牛皮癬”清理等工作,保證道路、大街小巷無白色垃圾,無衛生死角。
他們是“宣傳員”,引導全民參與,走街入戶送“三創”知識,發放宣傳單10萬余份,面對面地為居民們宣傳、講解“三創”的重要意義和好處,倡導文明、友善、團結、互助新風尚,讓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
他們是“勸導員”,維護公共秩序,勸說占道經營行為,勸導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按規定停放,發現非機動車輛亂停亂放行為及時幫助糾正,遇到機動車輛不聽勸阻時及時與交警中隊溝通。
他們是“上報員”,對本轄區內的基礎設施破損、缺失情況及時反饋、及時報告,包括破損坑洼積水道路、不亮路燈綠化護欄、交通護欄等公共設施。
他們是“收集員”,征集問題建議,發現網格內存在的所有不符合文明創建要求的問題,能當場解決立即解決,不能解決及時上報。收集網格內居民對“三創”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上報。目前,收集上報問題592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