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21 10:25:15
責任編輯:雷堯
綜合施策 彭山脫貧攻堅成績斐然
岐山村漂亮的“幸福苑”。
劉志清拿著集體入住時拍的照片,笑得很開心。
眉山網記者 孟飛 文/圖
近日,彭山區義和鄉的村民們都在歡快地忙碌著。活橋村村民李國蓉正在給掛果的獼猴桃套袋,看見掛滿枝頭的果子,他心里喜滋滋的;岐山村村民劉志清一家不僅住進了村里新建的兩層小洋樓,還擔任了村里的保潔員,每月工資有800元,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
據悉,他們都曾是貧困戶,但通過脫貧攻堅綜合施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這些都要歸功于彭山區堅定實施的脫貧攻堅政策。該區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要求,以及貧困人口“一超六有”和貧困村“一低六有”標準,不斷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提升工作質量,確保全面完成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產業脫貧:貧困戶摘掉“窮帽子”
6月14日,記者來到活橋村2組村民李國蓉的果園,他正忙著給掛果的獼猴桃套袋。
據了解,今年52歲的李國蓉原是漢源縣人,多年前搬遷到彭山。最初,他是靠著外出務工掙錢,給患有心臟病的妻子治病,生活過得很拮據。后來,妻子的病情惡化,失去了勞動能力,李國蓉只得回家照顧一家老小,這樣一來,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日子過得愈發艱辛。
2014年,李國蓉被義和鄉納入精準扶貧對象;2015年,該鄉通過扶持李國蓉種植獼猴桃,帶他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當時,鄉政府給我提供了免費樹苗,架設了水泥樁,我將4畝農田全部種上了獼猴桃。”李國蓉說,義和鄉還通過小額信貸、技術培訓、現場教授等方式,幫他更好地種植獼猴桃。
2017年,李國蓉的獼猴桃結了果,賣出了好價錢。“當時賣了大概4萬元。”回想起獼猴桃第一年的收成,李國蓉的臉上立馬堆滿了笑容,如今,他家通過種植獼猴桃實現了脫貧。此外,他還擔任了村里的保潔員,每月有800元工資。“現在的日子很有盼頭。”李國蓉笑著說。
易地搬遷:貧困戶住進新房子
除了要脫真貧,還要住新房子。近年來,義和鄉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堅決落實各項脫貧攻堅政策向好發展。為了解決山上住房較差、交通不便等問題,該村對13戶貧困戶進行了集中易地扶貧搬遷,于2017年5月啟動建設,當年10月全面完工,隨后,13戶貧困戶集體搬進了名為“幸福苑”的新居。
來到岐山村,一幅美麗的新農村景象盡收眼底,寬敞、整潔的村委會廣場成了群眾鍛煉的好去處,馬路旁依次分布著嶄新的兩層小洋樓,墻面上別致的圖案構成了獨特的風景,這里便是該村13戶貧困戶入住的新居。據悉,為了讓這些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群眾能住得好,該村還專門設置了有償的公益性崗位。
“住進了新房,還種了好幾畝柑橘,擔任了村里的保潔員,生活有了著落,感覺太幸福了。”岐山村村民劉志清拿著集體入住時的合照笑著說,房前屋后、花園、走廊都打掃得干凈整潔,家里的沙發、電視、現代化廚具等一應齊全,不遠處還有學校、醫院等,生活起來方便多了,“換了以前,這樣的生活簡直想都不敢想。”
據悉,岐山村是三縣交界邊遠村,也是市級貧困村,共有55戶貧困戶,均于2016年全部脫貧,并退出貧困村序列。
綜合施策:助力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李國蓉和劉志清的改變是對義和鄉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的展示。據該鄉黨委副書記楊魁鋒介紹,義和鄉曾有4個市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54戶1020人,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相繼脫貧,其中3個市級貧困村被評為省級四好村。
楊魁鋒表示,未來,義和鄉還將持續實施好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和志氣扶貧。2019年將爭取扶貧資金260余萬元,用于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產業扶持,同時做好“脫貧攻堅紀律作風保障年”建設,堅持貫徹黨中央和各級黨委脫貧攻堅安排部署,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力爭給黨和社會交一份滿意答卷。
義和鄉取得的成績也是彭山區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縮影。2018年,該區脫貧攻堅成績斐然,流轉貧困戶土地1.33萬畝,幫助3000多名貧困人口實現人均增收1500多元;農村電商銷售突破5億元,帶動農村貧困人員就業300余人;對274戶貧困戶發放信貸資金661萬元……
其中,具體狠抓“工作、責任、幫扶”三個落實壓實工作責任,通過“十大扶貧提升行動”鞏固脫貧成效,對照清單“逐項改”、 上下聯動“深度改”、 對標補短“全面改” ,抓好問題整改補齊工作短板等,確保了全區3565戶9638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保障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實現鞏固提升。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之年。對此,彭山區不松懈、不停步,聚焦脫貧提質,推進更好發展。4月15日,該區通過組織推薦、嚴格把關選拔出的68名新第一書記正式上崗,這就是彭山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喊出的“最強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