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增收 不等不靠埋頭干
2020-03-21 12:57
1
/
青神縣高臺鎮百家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陳開全(前)在西紅柿大棚里務工。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
青神縣高臺鎮百家池村2組,7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陳開全穿梭在西紅柿大棚里,疏果、拔芽,一株株四處生長的西紅柿藤條被收拾得井井有條,順著一排排竹竿向上攀爬。
疫情期間,一直在大棚里務工的陳開全沒受到影響,過去一月務工收入約2000元。
陳開全務工的蔬菜基地離他家不到1公里。基地占地75畝,大棚共計120個,年吸納村里務工20多人,包括陳開全在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與這一產業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疫情中,村里組成執勤隊伍,嚴格管理村里人員進出,保障了產業及人員務工有序運轉。
“在疫情特殊時期,我還能一邊在家門口掙錢一邊照顧身體不好的老伴,真好!”陳開全滿意地說,上了歲數出去打工都沒人要,自從村里辦了這個蔬菜種植基地,他就在基地干點活。疫情期間,基地給他發了口罩,上班前消毒雙手,一天能拿到七八十元的工資。“干部們沖在最前頭給我們看家護院,我們才得以在后方安全、安心地埋頭干活賺錢。”
近年來,青神縣通過流轉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農民土地,發展椪柑種植、蔬菜種植、草坪種植、茉莉花種植等產業,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務工,讓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等方式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收益,實現在家門口打工、收租“雙增收”。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些產業基地更為農民創造了大量就近就業的機會,讓疫情對群眾脫貧、增收的影響顯著降低。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