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1-11-30 16:16:27
責任編輯:任楓楓
初冬時節,走進前鋒村,滿眼翠綠,生機勃勃,一片片茶園錯落有致,一排排茶樹綠意盎然......
前鋒村是全國“一村一品”茶葉專業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全國特色產業億元村、中國有機茶第一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日前,又被農業農村部公布為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從小山村到“億元村”,前鋒村上演了“變形記”。
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現有茶園面積15000畝,轄9個村民小組,1642戶5787人。早期的前鋒村以種植傳統經濟作物為主。
羅平是前鋒村最早種植茶葉的村民之一。在當時,適宜的地形地貌和解決溫飽問題是驅動當地村民種茶的直接因素。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前鋒村民敏銳地從中嗅到了商機。“采來的茶可以在縣里賣,村里也陸陸續續來了茶商収茶。看到茶葉有市場,村里的人除了種糧食外,也開始種茶。”但受限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通,且茶葉種植分散,茶葉的收益并不高。
前鋒村適時提出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重點發展茶產業,通過土地流轉以規模化運營取代散戶種植,并改良茶葉品種淘汰效益低的舊品種茶葉發展思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新的發展思路讓村民們感知到破解收入“瓶頸”的絕好機會,眼瞅著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伴隨喜悅的也有內心的不安。都種茶,靠什么吃飯?土地可是命根子,流轉了得行不?淘汰舊茶了,新茶賣不出去怎么辦?
為打消村民的顧慮,前鋒村兩委班子一次次入戶做思想工作,為村民算“明白賬”,甚至掏錢組織村民出去實地考察。外地紅火發展的新農村景象讓村民們放下了顧慮,流轉土地給企業和合作社,以農戶為單位入股,享受規模化經營帶來的紅利。為提高收益,又引進品質高、效益好的優良種苗。
調結構、擴規模、改品種,前鋒村抱緊茶葉“致富樹”,圍繞茶葉“做文章”,前鋒村茶產業前所未有地蓬勃發展,迎來了“黃金發展期”,村民們的收入也呈倍數增長,“錢袋子”越來越鼓。
茶葉產量規模上來,但如何在眾多的“茶葉村”“茶葉縣”中突圍,又成了前鋒村的一道難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污染’‘無公害’的高品質茶葉需求在不斷加大,綠色有機茶更受人們青睞。”時任前鋒村黨支部書記的付志洪早早地就發現了綠色有機茶葉的市場。“拓展有機市場、做強有機品牌,以前鋒村特色有機茶葉的高質量發展助力產業興旺,也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就這樣,以特色發展產業,以產業助推增收的想法在付志洪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
瞄準目標搶先機,擼起袖子加油干。2013年,經過考察論證,前鋒村建設有機茶基地,并采取“公司+村委+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致力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村”。2014年,探索在村邊沿的三個組流轉山地、荒地建有機茶示范基地,帶動全村茶園向綠色、有機轉換,提質增效。2015年,又流轉土地2300畝引進福建5個新品種建公司二號有機茶基地,打造“中國(前鋒)有機茶第一村”鄉村旅游示范村。
搶占先機提前謀劃,前鋒村綠色有機茶葉發展一下子步入“快車道”。2017年,按照“豬—沼—茶”種養循環模式,占地53畝,總投資4500萬元的鳳凰頂養豬專業合作社成立。該專業社養豬場配套沼氣工程及有機肥廠,在保障洪雅縣“菜籃子”的同時,將養豬場內廢棄物進行復雜處理,經過處理的微生物及有機質成了有機茶的絕佳肥料,有機茶葉的成本每畝因此減少300-500元。
成本控下來帶來的是收益和品質的提高,前鋒村又把目光投向肥效高、技術先進的“大分子轉小分子”有機肥。這種通過高溫、高壓將蛋殼、糞便等農村廢棄物“變廢為寶”。依托該技術,前鋒村將形成“農村廢棄物+有機肥+有機茶葉”種養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
搶得先機拓市場,種養循環助發展,如今的前鋒村,有3000畝茶葉基地分別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有機認證,前鋒村也被譽為“中國有機茶第一村”。
進入新時代,未來走怎么樣的路?怎么走?成了前鋒村的新命題。
“‘融’才是出路,產業不‘融’、農業不‘融’,農村經濟便沒有活力。”付志洪說出了前鋒村發展的關鍵:融合。而作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前鋒村怎么融?和什么融?付志洪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前鋒村生態環境好,產業底子好,知曉度好,基于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旅游最合適不過。”
付志洪的想法有跡可循。近年來,鄉村旅游逐漸興起,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很多農村借機搖身一變成了“旅游村”“文化村”。而前鋒村無論從地理區位還是生態環境來說,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先決條件,為了不在全國鄉村旅游潮流中“掉隊”,前鋒村也瞄準“農業+旅游”著力探索農旅融合發展。
2018年,前鋒村成立鄉緣農民專業合作社將閑置農房盤活,用來發展鄉村旅游。2020年,前鋒村對接成都一家設計公司,以管理技術和150萬資金入股與鄉怡樂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合作發展鄉村旅游。如今,全村按照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進行打造,其觀光大道、民宿已修建完畢。“打個比方,我們把農業和旅游比作兩根繩子,只有把它們擰到一起,那么這根繩子要堅固的多。”付志洪形容道。
農旅融合在前鋒村發展的風生水起,作為以茶葉為優勢產業的前鋒村,打通生產、加工、銷售環節,進行三產融合迫在眉睫。
在當地,作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四川省雅雨露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就地消化本地茶葉,利用先進工藝進行加工,并通過企業品牌對外銷售,這種“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發展模式,帶動了資源、技術、市場的整合及優化,極大地提高了企業效益,同時也增加了村民們的收益。
專業合作社、加工廠、民宿......“遍地開花”的農村新業態,徹底讓前鋒村煥發出了生機,日子也過得蒸蒸日上。2020年,前鋒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7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20元。2021年,前鋒村榮獲四川省2020年度鄉村振興示范村,并獲評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未來的前鋒村,不只是特色產業‘億元村’,還是百姓富裕村,生態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前鋒村大有可為。”前鋒村黨委書記付志洪相信,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前鋒村會“更出彩”。
蒲訓訓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燕利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