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4-11 09:48:43
責任編輯:
4月的青神,成群的螢火蟲在竹林下翩然起舞。青神縣通過創新實施“生態修復+科研賦能+全民共治”三項舉措,不僅讓螢火蟲種群數量在五年內穩中有增,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之路。
完善“螢火蟲+”監測體系,夯實生態保護根基。依托青神縣“岷江生態長廊”建設和“萬畝栽竹”計劃,建成覆蓋全縣的螢火蟲監測網絡。在該縣瑞峰鎮天池村、白果鄉黃水凼等11個重點區域聘請監測員,對片區開展監測系統使用、監測情況記錄、標本采集等工作,形成網格化的螢火蟲保護監測體系。
創新“螢火蟲+”產業模式,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將螢火蟲保護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竹里螢光”品牌。在瑞峰鎮打造“螢火蟲主題研學基地”,開展“螢火蟲創作之旅”等竹里系列研學活動4期、竹里科普營2期,連續5年舉行“東坡宋韻·竹里螢光”生態文化旅游季。2024年觀螢季期間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帶動旅游消費超過8000萬元,周邊農戶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積極探索“螢火蟲認養”項目,邀請企業、群眾認領特定區域的螢火蟲棲息地。積極探索“農產品+螢火蟲”發展模式,為螢火蟲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開辟出新的道路。
筑牢“護螢網”保障體系,守護生態賞螢勝地。建立“村級林長+監管員+護林員+護螢員+監測員”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出臺螢火蟲保護隊伍管理規定,培訓60余名本地村民成為生態護螢員,負責維護螢火蟲棲息地環境、賞螢秩序等工作。利用“世界生物多樣性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活動,向廣大群眾積極宣傳螢火蟲及其棲息地保護知識。今年該縣螢火蟲棲息地新增1處,共53處,螢火蟲數量達上億只,種類達12種,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賞螢地。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