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08 10:34:27
責任編輯:陳敏
桑桑
每到七八月份,便是旅游的旺季。很多人早早就開始做計劃、定行程,期待能有一個完美的旅程。在收拾行李,裝好各種生活用品時,有沒有記得也要帶上“文明”?
在名勝古跡亂刻亂畫,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為了拍照攀折花枝,隨手扔掉垃圾……如此行為,都是丟了“文明”的表現。尤其是近兩年發生的多起不文明事件,引發全社會的廣泛議論和思考,對文明旅游的期待也愈加強烈——一些公民素質“欠費”、文明“余額”不足的現狀必須改變,文明禮讓才能暢行天下。
外出游玩,每個人都應該時刻為自己準備一把“戒尺”和一個“警鈴”,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人人帶上“文明”,不僅僅應該是一種自律,更應該成為一種共識,文明之花需要共同澆灌。個人構成了群體,只有個人不斷約束自己,努力提升素質,才能傳遞出文明的信號,勾勒出群體的文明形象。
有時候,多彎一次腰就能撿起一個空瓶子;有時候,多走幾步路就能到垃圾桶前;有時候,多忍讓一分就能避免一次沖突;有時候,多等幾分鐘就能順利通過景點的道路……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多一份心,文明就多“拾起”一點。做文明出游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風光之美與人心之美才能相互交映,共同照出祖國的大好河山。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帶上“文明”,讓自身的出游也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