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0-01-06 15:08:40
責任編輯:任楓楓
生活離不開“生活圈”
穿梭在大街小巷時會看到一張地圖:
公交站臺、運動場所、醫療服務機構
便民超市、停車場、公廁等清晰可見
每一張地圖
濃縮的都是我市其中一個
“15分鐘生活圈”
一張“15分鐘生活圈”導向圖將就醫、購物、教育等生活所需標識得翔實清晰。
普田社區居民杜翠花幸福溢于言表:“從小區出發,1分鐘可到達餐飲店,2分鐘可到達公交站牌,8分鐘可到達活動廣場,10分鐘可在眉山大市場買好全家人一天的食材,12分鐘可將孫子送到學校……“
15分鐘”可解決她的日常瑣事”。
“15分鐘生活圈”規劃專家表示:以住為中心點,在步行、自行車、機動車15分鐘可達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在這個范圍內,不僅可解決一個人在吃、喝、玩、樂、文、體、醫、商等方面的基本服務、就業需求,還能夠滿足上班族、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不同群體的日常生活。
綜合來看,“15分鐘生活圈”說的不僅是一個小圈子,更突顯的是“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它本質上是為提高城市和社會治理效率而產生的。
社區書屋成了周邊居民經常來逛一逛的地方。
解剖一下大石橋街道江公社區的“圈”內生活就可知道答案。
江公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設有社區書屋、家長學校、未成年人活動室、科技體驗館等,每周一次小活動、一月一次大活動更好地滿足周邊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活躍居民文化生活。
更讓大家滿意的是,從旁邊小區到這里步行只需要五六分鐘時間,特別方便。
在該小區門口,一張“15分鐘生活圈”導向圖很是醒目。圖中清晰地指出了“我所在位置”,并以小區為中心,劃定了15分鐘生活圈范圍,分別標注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等居住配套功能。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該小區的“15分鐘生活圈”內共有公交站臺20個,運動場所7個,醫療服務機構5個,公共廁所2個,便民超市17個,餐飲13家,學校或培訓機構8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1個,銀行網點2個。
江公社區居民王華高興地說,一目了然,真是太方便了!
“15分鐘”可解決居民的日常瑣事。
“15分鐘生活圈”來了,群眾對基層社會治理成效的認知也隨之刷新。
欣喜的變化就發生在身邊。
2019年3月以來,東坡區將“菜籃子”工程納入全區重點實施的民生項目,全面啟動對主城區14個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工作。經過努力,中心城區農貿市場面貌已煥然一新,實現了由“臟亂差”向“潔凈美”的華麗轉身。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通過構建宜居、宜業的“15分鐘生活圈”,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增強居民幸福感,是很多城市提出的關于城市發展的美好愿景。
近年來,我市建立起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15分鐘生活圈”,實現居民“四省”,即省心、省力、省時、省錢目標,進一步完善了轄區內業態內容。
除此以外,根據市民的需求新改擴建學校,新建公共籃球場、醫院、公園等,招商引資,引入實力房企打造新型商業,發展養老市場等,也都是政府為補齊城市治理短板,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的具體表現。
據統計,2019年,我市共向上爭取資金7.89億元,教育基礎設施投資22.4億元,新改擴建校舍47.04萬平方米,建成投用35所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學位37860個;實施“百足千籃”工程,完成新建132個公共籃球場,其中主城區已建成公共籃球場23個;新增調整城市公交線路,目前共擁有城市公交線路25條、公交車412輛。
隨著逐步完善的生活圈
讓市民真切感受到舒適和便利
讓15分鐘生活圈
真正“圈”出居民的幸福生活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