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1-19 11:21:54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蹇瑋杰 文/圖
面對職工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工會工作如何創新發展,打通服務幫扶困難職工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我市總工會以推進精準維權幫扶和普惠服務為著力點,推動幫扶工作常態化,以優良的服務溫暖人心。困難同幫、共奔小康,我市總工會切實推進工會保障工作精準化,將幫扶困難職工牢記在心,用積極行動彰顯了“娘家人”的擔當。
實施醫療救助 握住職工困境的手
“多虧如今的政策好,要不然這么多的醫療費可怎么辦啊?”東坡區通惠街道平春社區低保戶趙秀芳深切體會到醫療救助帶來的實惠。56歲的趙秀芳一家三口,丈夫與兒子先后被查出患有尿毒癥,每周兩人需要去醫院共透析5次,每年的自費醫藥費就需要5萬多元,而家中唯一的收入僅僅來源于趙秀芳在幼兒園上班微薄的收入,家庭十分困難。
在趙秀芳一家陷入困境時,市總工會作為職工的“娘家人”積極介入,通過開展精準化信息比對,將其列為了全國建檔困難職工,及時進行了救助。“我們是在走訪時了解到趙秀芳一家的困難,他們因人均總收入減去了醫療硬性支出后都遠遠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完全符合全國建檔困難職工標準。”東坡總工會相關負責人鄧麗娟介紹道,“針對其家庭困難主要是因病,為此我們在除去了相關醫療報銷后,仍爭取了每年10380元的自費醫療救助,暫時緩解了家庭的困難。”工會組織積極幫扶,讓趙秀芳一家暫時可以安心養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而這只是市總工會醫療幫扶的一小部分。
近年來,市總工會通過建立健全困難職工檔案,做到“一人一表”動態管理,并以政府財政預算拔款、工會經費預算劃拔和社會捐助募集作為基礎,努力發展擴充各類幫困資金,不斷豐富幫困內容及幫困形式,逐步形成穩定的幫困資金來源渠道,實現保障幫困工作長效化。
目前我市現有符合全國、省級建檔要求困難職工數量1236戶,多數困難職工都是住在年久失修的自建房或者是政府廉租房,以一人工資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年齡偏大,文化較低,健康狀況差,因為生病、殘疾、子女上學造成的生活困難。為此,市總工會全年為30名建檔困難職工解決低保,為6名建檔困難職工成功申請廉租房,為1007名職工減免子女上學費用,減免金額達100余萬元,緊緊握住了陷入困境中職工的手,切實讓他們感受到工會的關懷。
市總工會的幫扶讓趙秀芳生活有了期盼。
解決就業、就學 點亮困難職工希望光
來自東坡區圣壽社區的李碧華十分開心,大女兒通過市總工會的助學救助已經從高職學校成功畢業并順利找到工作,解決了李碧華心中的一大難題。“家里病患多,根本無力支付兩個女兒的讀書費用,全靠工會的主動幫扶,才能讓女兒繼續讀書,找到好工作。”她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市總工會積極抓好培訓幫扶和就業幫扶,關愛困難職工,不斷加強工會再就業培訓基地建設,啟動以實用技能培訓為主的“4050”人員再就業培訓工程。對有培訓愿望的失業人員和長期停產企業職工,普遍開展轉崗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吸納此類人員,形成“企業出崗位,人員配崗位”的良性互動。通過加強培訓,推進技能培訓與社會需求掛鉤用工模式,有效整合職業介紹、創業指導、培訓機構等社會資源,不斷擴大工會提供就業信息、開展技能培訓的服務范圍。同時,對難以市場化就業的城鎮困難職工,堅持在公益性崗位開發控制規模內,通過騰退公益崗位優先安排。
據統計,2016年以來,通過開展“春風行動”、“工會就業援助月”等大型就業促進活動,為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職工家庭、困難職工家庭畢業生和農民工等群體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幫助4807人就業困難人員成功實現再就業。2018年,聯合就業局對491名有就業意愿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就業培訓。
在困難職工子女就學幫扶方面,市總工會持續推進“金秋助學”,確保幫扶對象家庭的子女不因交不起學費而失(輟)學。2016年以來,以“金秋助學”、“送溫暖”活動為載體,為因子女上學致困的困難職工(農民工)送去助學資金581.44萬元,幫扶5295貧困學子圓其上學夢;為18957名困難職工提供1000-3000元的救助,為期解決在生活、醫療、助學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點亮了困難職工生活的希望之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