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3-03 19:10:10
責任編輯:任楓楓
黃浩宇 記者 古良駒 文/圖
“宿鳥驚還定,飛螢闔復開……”北宋詩人陸游旅經青神縣中巖景區慈姥巖,寫下了傳頌至今的詩篇《晚泊慈姥巖》,贊嘆螢火蟲漫天飛舞的獨特景觀,青神的螢火蟲有著深厚的歷史,如今將成為助推青神縣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
3月3日,在青神縣舉行的一場特別學習會上,我國第一個螢火蟲博士、世界螢火蟲研究的權威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付新華通過云直播形式,以“中國螢火蟲生態保護和青神鄉村振興”為題給青神縣干部群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講座,探討青神螢火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講座旨在通過對話國內螢火蟲頂尖專家,促進青神縣內螢火蟲生態專業化保護,保障螢火蟲種群自然棲息地的生態平衡,通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螢火蟲保護性觀賞為引,促進農旅深度融合,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受疫情影響,身處武漢的付新華無法來青神參加預定的會議和現場調研,所以,這場講座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會上,付新華詳細闡述了如何“從零到有”建立螢火蟲生態保護體系,并針對青神縣的螢火蟲資源保護、文化旅游、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科普教育等內容提出了專業化、系統化的發展思路。
付新華分享的行業經驗獲得了到場嘉賓的接連贊嘆、一致認同。會上,來自全縣各街道、鄉鎮、村社區的黨員干部、旅游三產企業代表向付新華教授提出了“青神縣該如何栽培適宜螢火蟲生活的植被環境”“如何在促進螢火蟲生態保護的基礎上發展螢火蟲旅游”“如何培育螢火蟲保護方面的本土人才”等問題。付新華結合韓國茂朱郡、日本螢火蟲祭、浙江省等國內外螢火蟲保護的例子,解釋了以繁育技術、景觀打造技術、科研及科普三大支撐點所構筑的螢火蟲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指出螢火蟲資源開發應始終秉持保護為主、商業為輔,才能二者兼得。
今年,青神縣將以“竹里螢光東坡戀”為主題開展“首屆螢火蟲保護觀賞月”活動。活動將在瑞峰鎮場鎮開幕,并在中巖寺景區、瑞峰鎮天池村蘭廠溝、白果鄉黃水凼等地設立觀螢點,配合“螢光長桌宴”、竹里觀螢、螢光夜市等一系列觀光、野營活動,讓竹鄉青神閃耀螢輝,打響文旅產業新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