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7-15 11:10:57
責任編輯:何海娟
編者按
受新冠疫情以及經濟下行影響,小微企業受到的沖擊巨大,企業如何自救?政府如何幫扶?本期深度聚焦我市小微企業的“突圍”之路。
在市場主體之中,小微企業占比極高,它們是發展的主力軍,就業的主渠道,也是創新的重要源泉。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節奏,企業訂單減少,經營壓力陡增,尤其對于小微企業而言,遭受的沖擊更為明顯。疫情期間,我市小微企業面臨怎樣的困境?重壓之下,小微企業該如何自救圖存?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我市多個企業孵化園進行了走訪。
業務陡降 為求生存尚需多方借力
7月10日,記者來到位于眉山城區財富中心的學合文旅有限公司。偌大的辦公場所,僅有工作人員彭雙碧一人“看家”。她表示:“今天要接待一批游客,公司幾乎全員出動。如今每一筆訂單都來之不易,要好好對待。”
學合文旅成立于2019年,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已成長為我市研學、文化旅游行業的一支生力軍。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家公司創業不久即迎來了一場“大考”。
學合文旅有限公司疫情期間積極為企業定制文旅活動。
“我們3月復工,4月中旬才接到了第一筆訂單。疫情期間,公司主營業務幾乎停滯,經營壓力非常大。”彭雙碧說。
疫情暴發之初,文旅行業幾近“冰封”。時下雖進入暑期,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個學校均全面暫停研學旅行,大規模的旅游團隊也非常少見。“為了獲取訂單,我們正拓展經營范圍,開發新的業務,盡量讓公司多一些營收。”彭雙碧說。
復工復產以后,我市許多單位、企業為給員工鼓足干勁,紛紛組織開展各類工會活動,這也成為了學合文旅公司在疫情期間的主要業務來源。為了響應政府號召,該公司在尤為艱難的情況下,至今堅持不裁員,原則上不降薪。為了緩解企業壓力,政府部門主動向公司暫退部分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大約有30萬左右,并且我們的房租、社保等費用也得到了相應的減免,算是雪中送炭。”彭雙碧說。
平日里沒有業務時,公司會對員工開展業務培訓,并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開發文旅項目。“市委、市政府提出文旅融合發展,而研學旅行也是文化旅游市場的新熱點。疫情期間,我們更要苦練內功,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和企業,為即將復蘇的文旅市場做好充分的準備。”公司負責人徐進軍表示。
同樣身處旅游行業,位于彭山創業孵化園的慕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直接面臨生存問題。該公司主要為各大酒店提供線上第三方托管服務。自2016年成立以來,公司發展很快,每年業務量皆成倍增長,員工數量也于今年年初達到一百余人。“但疫情至今,公司員工已流失過半。沒有訂單,公司無力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實在沒辦法。”公司負責人朱云峰說。
彭山創業孵化園一角。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將線下業務轉至線上,由此獲得了生機。然而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對于原本就是線上業務的慕遠公司,卻由此遭受巨大沖擊,他們不得已轉而拓展起線下業務。“我們實地為酒店提供設計方案,開展裝飾業務。線上業務的重心也從旅游熱點城市轉向常住型城市,但目前總的業務量僅占疫情之前的30%左右。畢竟酒店本身的日子也不好過。”朱云峰說。
由于前期擴張較快,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在疫情期間成了壓在公司身上的一座大山。“盡管想盡了辦法拓展業務,但公司每月仍會虧損幾十萬左右。”朱云峰表示。
據統計,疫情至今,國內大型在線旅游平臺業務量均招致“腰斬”,而身處行業下游的慕遠公司,短時間內很難見到復蘇的希望。為了維持公司運轉,朱云峰變賣了幾輛公司用車,并將部分資產作為抵押獲取銀行貸款。“總的思路就是開源節流,盡可能地籌錢。”朱云峰說。
根據測算,該公司現有資金最多僅能再堅持兩三個月,而據業內人士估計,整個旅游酒店行業的全面復蘇很可能延后至明年,期間有大約半年多的艱難期,直接決定著公司的存活。
“目前公司正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融資,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活下去。”朱云峰說,“最近我時常想起馬云說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愿我們能看到后天的太陽。”
危中求機 做足準備迎接疫后市場
固邦木業是我市東坡創客孵化園首批入駐企業之一,主營高端定制裝修業務。疫情對家裝行業沖擊同樣巨大,“整個2月到5月期間,公司連續4個月收入為零,估計損失在2000萬元左右。”公司負責人胡勇表示。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胡勇倒顯得十分坦然。“疫情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疫情總會過去,市場也終將復蘇,這是肯定的。”胡勇說。
東坡創客孵化園。
據了解,該公司經營模式主要為定制化生產。疫情期間沒有訂單,但公司也沒閑著。他們轉而生產了一批面向大眾消費者的木制家具和工藝品,市場反應出奇的好。“原本只是試水,沒想到賣得還不錯。”胡勇表示,“這也算是我們疫情期間開辟的新業務,增加營收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公司看到了市場復蘇的跡象。”
隨著家裝行業的復蘇,固邦木業主營業務逐步進入正軌。
在胡勇看來,家裝行業是剛需,被疫情壓制的市場需求,會在疫情緩解后爆發出來,而成功度過危機的企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了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東坡)區委、區政府提供了社保緩交等幫扶政策,并為我們開辟了融資渠道。”胡勇表示,“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正逐步恢復,我們正為疫后市場的反彈做好充分準備。”
面對疫后市場,胡勇坦言:“當前公司的難題在于人才引進。受疫情影響,我們很難直接到各大高校開展招聘活動。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進一步開辟高端人才流通渠道,以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助力企業后續發展。”
在疫情期間制作的木制工藝品。
作為我市返鄉創業的優秀代表,處于彭山創業孵化園的四川果甄鮮果蔬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勢增長”,尤為難得。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前,公司即提前辦理了健康證與采摘證等相關證件。“疫情暴發后,管控趨嚴,相關證件很難辦理,有許多鮮果企業由于缺乏相應的證件,導致蔬果無法流通,并因此蒙受損失。”
基于對疫情形勢的正確判斷,公司在疫情暴發之初,積極聯系省內外多家蔬果超市,包括線上銷售平臺等,盡可能疏通產品銷售渠道。“畢竟人們宅在家里,對蔬果的需求不會減少,而我們因為提前辦理的相關證件,在疫情期間,公司的產品可以流通。由于同類公司的產品銷售停滯,我們公司的業務量在疫情期間反而有所增長。”該負責人說。
“主要還是得益于提前謀劃,提早布局,這家公司在疫情期間脫穎而出,幾乎以獨家銷售的方式讓彭山本地水果得以走出去,自身也實現了逆勢增長,非常難得。”彭山創業孵化園負責人冉淋源表示。
“同時我們園區在疫情期間也多次開展線上實時看貨、線上統一訂購等活動,為蔬果企業積極開辟線上渠道。”冉淋源說,目前除果甄鮮之外,包括聚多多等從事電商水果銷售的園區企業,業務量都達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甚至更高一點。
“疫情期間,公司通過線上銷售、商超供應、電商集配方式,實現了銷售大幅增長。”果甄鮮團隊負責人周艷飛表示,“目前公司的業務更為繁忙,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在疫后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
政企同心 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之下,政企同心,唯聚力同行,方能渡過難關。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各個區縣皆出臺了一系列救助政策,盡量緩解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相關行業協會也積極組織開展培訓活動,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據東坡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份,該局累計受理226家困難企業穩崗返還補貼5013萬元,其中已發放到位4579萬元;為134家非困難企業發放穩崗補貼286.79萬元;指導13家企業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已發放線上培訓補貼18.25萬元。
“針對企業實際需求,我們安排了200名人社干部直接聯系服務441家企業,并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嚴格兌現疫情期間各類補貼政策,切實為企業提供就業創業服務。”該局負責人表示。
據冉淋源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彭山)區委、區政府對我們園區企業給予了充分的關心與支持,包括房租、社保、稅收減免等救助政策都悉數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但在冉淋源看來,對于小微企業而言,政策救助只能解一時之急。“畢竟較之大企業,小微企業的抗壓能力偏弱,不可能完全依靠政策幫扶。”冉淋源表示,“要真正從疫情的陰霾中走出來,小微企業終究還需苦練內功,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救助政策,以求渡過難關。”
直接幫扶之外,我市小微企業商會也積極組織會員企業開展培訓交流活動,為疫情之下小微企業如何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在疫情期間,市小微企業商會以“社群管理和運營”為主題,從社群的重要性、搭建步驟、管理溝通和產值變現等多方面對現場20余家小微企業開展了培訓交流。“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場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此類培訓活動更多一點,以此拓展視野,尋求辦法,盡量減小疫情帶來的損失。” (記者 劉寅 )
分享到